证券市场红周刊货基“独大”现状急需改变,方正富邦基金权益产品乏力

红刊财经张桔
【证券市场红周刊货基“独大”现状急需改变,方正富邦基金权益产品乏力】方正富邦基金2019年业绩亏损3018.12万元 , 其背后原因 , 与公司货基一枝独秀、权益产品发展不利有着很大关系 , 而基金经理操盘经验少、基金投资风格过于保守、高管频繁变更等原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
“五一”假期前夕 , 方正证券2019年年报正式披露 , 同时也披露了其持股66.7%的子公司方正富邦基金去年业绩:2019年 , 方正富邦基金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4.68% , 实现净利润-3018.12万元 。 究其原因 , 货基一枝独秀、权益产品发展不利或首当其冲 。
在权益大年各家公募抢发基金新品的大环境中 , 方正富邦其实并未落下 , 其混基拥有的8只产品中 , 仅有两只是去年以前发行的 , 然而让人失望的是 , 即便将老产品“新添”C类份额合并统计 , 主动权益规模也仅有8.1亿元 。
《红周刊》采访人员利用Wind统计发现 , 在全部因上市公司股东而曝光业绩的48家公募中 , 去年净利润为负的公募仅有4家 , 而除去东吴基金外 , 方正富邦亏损金额排在了倒数第二位 。 公司成立以来 , 仅有2015年和2016年净利润实现正数 。
长量基金分析师王骅指出:“方正富邦亏损增大原因可能在于公司有意增加权益产品线及产品数量 , 但是募集效果不尽如人意 , 2019年主动权益基金相继成立了天鑫、天恒、天睿 , 但是总体规模都在1亿上下 , 成立后基金表现也相对中庸 , 并没有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 在扩充产品线的背后并未有业绩支持 , 导致成本大于收入 。 ”
证券市场红周刊货基“独大”现状急需改变,方正富邦基金权益产品乏力
文章图片
主动权益类产品规模岌岌可危
操盘基金经理经验均不到两年
万德数据显示 , 在方正富邦一季度末218.2亿的资产规模中 , 汇聚了全部主动权益产品的8只混基规模仅约为8.10亿元 , 基本上是单只产品1亿元左右 。 从细分产品看 , 虽然方正富邦创新动力两类份额合计约为1.2亿元 , 但其已经是混基阵营中彼时规模最大的单品了 。
进一步分析产品的成立时间 , 我们就能看出问题的所在了 。 在2019年之前成立的产品中 , 方正富邦目前存续的仅有创新动力A、红利精选A这两只基金 。 就这两只产品来说 , 公司在去年上半年新增了C类份额 , 或许也是为了想壮大声势 , 可这样的思路是值得推敲的 , 因为就本来规模袖珍业绩平平的权益类基金而言 , 增加C类份额往往起不到“11大于2”的作用 。
以方正富邦红利精选为例 , 当初基金成立时的首募份额约为2.30亿 , 而截至今年一季度末 , 方正富邦红利精选A的份额规模约为0.73亿 , 方正富邦红利精选C的规模约为0.02亿 , 两者合计的规模已经不到1个亿;方正富邦创新动力的情况更为夸张 , 当初基金首发成立时的规模约13.14亿 , 但基金最新一季报显示 , 截至3月31日 , A类份额的最新规模约为0.28亿 , 而C类份额的最新规模约为0.91亿 , 合计份额基本不到当年首发规模的十分之一 。 此外 , 方正富邦优选目前已经进入到清算的流程中了 。
值得注意的是 , 除去为老基金新增的C类份额外 , 自2019年以来 , 方正富邦还新发成立了多只主动权益类混基 , 具体包括信弘、天鑫、天睿、天恒、天璇和科技创新 , 但是按照一季度末的最新份额来看 , 这其中规模最大的产品天恒A也不过是1.19亿 。 考虑到新基金发行时各种费用的成本逐年高企 , 方正富邦发行这些产品或有赔本赚吆喝之嫌 。
与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不济相对应 , 它们的基金经理也略显“势单力薄” , 体现出方正富邦在人才储备上的捉襟见肘 。 Wind资讯数据显示 , 公司旗下的23只基金由8位基金经理所管理 , 平均每人大约要管理3只产品;就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来说 , 公司目前仅有吴昊、符健、方伟宁、闻晨雨四人参与管理 , 表面看 , 似乎是一个“两老带两新”的搭配组合 , 但实际上 , 这四人的基金经理岗位累计任职时间均不到两年 。 其中 , 方伟宁和闻晨雨迄今的基金经理岗位任职时间仅在一年左右 , 尚属权益团队中的新人 , 而吴昊和符健的任职天数也均同为1年零315天 。 作为公司的副总经理 , 符健目前管理着公司的三只主动权益类产品 , 而吴昊所管理的产品则达到了惊人的11只(姑且不将链接基金单独计算) , 但是这其中却包括了混合型基金和指数型基金两大类 , 如果从细分的小类来看 , 他所管理的被动指基包括了LOF、ETF、指数分级等多种类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