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队』缘何?履新指导员的“网红课”在标兵中队课堂上却冷了场

“网红课”为何冷了场
【『中队』缘何?履新指导员的“网红课”在标兵中队课堂上却冷了场】■万进禄 谢乐威 陈 超
履新标兵中队主官本是喜事 , 可武警上海总队机动第二支队六中队指导员谢潇航却感觉有点郁闷 。原来 , 他在中队第一次上教育课就被浇了一盆冷水 。
作为总队优秀“四会”政治教员 , 谢潇航对履新后的首秀格外重视 。撰写教案、制作课件、剪辑视频……不光压箱底的招数齐上阵 , 他还特地复制了去年为支队教育示范课设计的互动环节 。那堂课 , 可是去年总队网上评教评学选出的“网红课” 。
宏大的叙事、华丽的辞藻、炫彩的剪辑……谢潇航自信满满地站上讲台 , 本想赢得满堂彩 , 没想到预想中高潮迭起的课堂交流互动环节却冷了场 。整堂课下来 , 台下战士虽然坐得笔直 , 却大多都是“闷葫芦” 。
教学形式和环节设置相同 , 为啥网上点击率很高的网红课 , 在中队课堂上却冷了场?谢潇航不得其解 , 而坐在台下听课的政治工作处主任朱寒心里却有了答案:虽然授课形式花哨 , 但授课内容没有新意、引用事例不接地气 , 很难引起战士的共鸣 。
什么样的课受欢迎?带着这个问题 , 朱寒到几个中队推门听课 , 并和官兵进行交流 。大家一致认为 , 搞好政治教育 , 离不开灌输 。怎么灌输?一是漫灌 , 二是滴灌 。漫灌是有效的、必不可少的 , 但把握不好 , 容易来得快去得也快 , 雨过地皮湿;滴灌可能麻烦一点 , 但哪里干涸灌哪里 , 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朱寒建议 , 在大课之余 , 不妨跟进小课微辅导 , 搞点滴灌 , 说身边事、讲身边理 , 让官兵融得进去、听得明白 , 自然能引发共鸣 。
深入考虑后 , 谢潇航选了“疫情防控战斗中的使命担当与牺牲奉献”这个官兵关注的热点话题 。接下来的几天里 , 他不再像以往那样闷在办公室写教案、做课件 , 而是每天往班排宿舍跑 , 在与战士聊家常中积累素材 。
一周后的教育课上 , 谢潇航一反常态 , 没有高大上的开场白 , 而是播放了一段武汉抗疫的短视频 。5分钟的短视频让战士深受触动 , 感人的画面直抵内心 。谢潇航趁热打铁 , 讲述发生在官兵身边的抗疫故事 , 大家听得心潮澎湃 , 使命感责任感油然而生 。
坐在台下听课的朱寒本以为授课就此结束了 , 可谢潇航接着摆出国外诋毁中国抗疫的无稽之谈 , 未等提问 , 官兵争相举手发言 。湖北籍列兵余俊华说:一些西方政客抹黑诋毁中国 , 险恶用心不言而喻 。我们在为举国抗疫和中国力量感到自豪之余 , 更应该提高履职本领 , 积极应对复杂挑战 。
指有长短 , 树有高低 。官兵在思想觉悟、生活阅历、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 。如果在教育上搞“一刀切”“齐步走” , 就难以把准官兵脉搏、触动官兵思想 。走下讲台 , 谢潇航感触颇深 , 如果还像以前那样填鸭式授课 , 把授课变成独角戏 , 效果肯定不尽人意 。
谈及谢潇航的首秀失利与逆袭成功 , 朱寒这样点评:雕塑家罗素说过 , 创作过程中 , 大锤塑形与小钻雕琢同等重要 。大道理变成小故事 , 虽然说的都是一个理 , 但是更能点准穴位、击中要害 。
如今 , 战士们越来越期盼听谢潇航讲课 。3名错过授课的战士回看了视频 , 都说这个课讲得有滋味 , 并有感而发撰写了心得体会 , 在支队强军网卫士心语栏目刊载 。
短 评
贴心才能走心
■汪 江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 是为了帮助官兵解决思想困惑、纠正认识偏差 , 从而凝聚军心士气 。反观当下 , 一些基层干部在教育理念和方法上存在偏差:要么一块黑板一支笔 , 一份教案讲到底 , 官兵不叫好 , 群众不叫座;要么盲目追求课件精美 , 集声光电于一身 , 形式看似光鲜 , 却华而不实 。
教育者自说自话、坐而论道 , 官兵秋风过耳、不为所动 , 究其原因还是走形不走心 , 对事不对味 , 没有处理好形式与内容、方法与手段的关系 , 自然抓不住官兵的兴趣点、兴奋点 , 激发不了他们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