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平“儿子活埋母亲”让人气愤,与电影《楢山节考》剧情有些雷同贫穷而原始的生存法则平静而残酷的死亡仪式人因“不忍”而为人( 二 )


本文插图

平静而残酷的死亡仪式 阿玲婆急于为长子和次子物色女人 , 或许就已经暗示着什么 , 在电影的一开始 , 阿玲婆便和长子辰平有了一次冲突 。 而冲突来源于村庄里一个自古流传的规定 , 那就是每个70岁的老人无论健康与否 , 都要被自己的孩子背上山 , 回归山神的怀抱 , 也就是“弃老” 。
辰平“儿子活埋母亲”让人气愤,与电影《楢山节考》剧情有些雷同贫穷而原始的生存法则平静而残酷的死亡仪式人因“不忍”而为人
本文插图

而阿玲婆身体健康 , 连牙也没掉一颗 , 因此长子辰平对母亲十分不舍 , 同时他也不能理解 , 明明母亲身体健硕 , 为什么还要被背上山顶遗弃呢?
辰平“儿子活埋母亲”让人气愤,与电影《楢山节考》剧情有些雷同贫穷而原始的生存法则平静而残酷的死亡仪式人因“不忍”而为人
本文插图

与此同时 , 电影也解开了阿玲婆丈夫消失的伏笔 , 原来在多年前 , 阿玲婆的丈夫正是因为不忍背自己的母亲上山进而遗弃 , 才离家出走 , 让阿玲婆在村子里抬不起头 , 而长子辰平更是道出了一个秘密 , 那就是父亲并非离家出走 , 而是被自己枪杀 , 他当年也不能理解父亲为什么不进行这项死亡仪式 , 事到如今 , 当要背自己的母亲上山时 , 他才能理解那种生离死别的痛苦 。
【辰平“儿子活埋母亲”让人气愤,与电影《楢山节考》剧情有些雷同贫穷而原始的生存法则平静而残酷的死亡仪式人因“不忍”而为人】为了让辰平放心地背自己上山 , 阿玲婆甚至主动将牙磕坏 , 以此表示自己老了 。
辰平“儿子活埋母亲”让人气愤,与电影《楢山节考》剧情有些雷同贫穷而原始的生存法则平静而残酷的死亡仪式人因“不忍”而为人
本文插图

长子辰平对母亲的不舍 , 其实是一种人性的觉醒 , 按照马斯洛心理需求理论 , 只有人在满足了低级的生理需要之后 , 人才会有爱的需要 , 辰平舍不得母亲 , 但阿玲婆知道 , 如果自己一直在家里住下去 , 只吃饭却逐渐丧失劳动力 , 对家里是一个巨大的负担 , 所以自己的死亡仪式必须进行 , 她已经准备好了平静地面对这场死亡 。
辰平“儿子活埋母亲”让人气愤,与电影《楢山节考》剧情有些雷同贫穷而原始的生存法则平静而残酷的死亡仪式人因“不忍”而为人
本文插图

纵然有万般不舍 , 辰平在逼迫下 , 终于踏上了“遗弃母亲”的上山之路 。 在这样的环境下 , 亲情和爱情 , 似乎都不容许存在 , 而变“遗弃”为“回归山神的怀抱” , 也是村落为了生存下去所必须捏造的一个“信仰 。 ”
辰平背着母亲上山的镜头很长很长 , 相比起这部片子其他部分对食物、身体 , 赤裸裸接近残暴的欲望展现 , 这一部分的画面显得静谧而优美 , 尽管呼啸的风雪渲染了死亡的冷酷 , 但母子之间的沉默和凝视 , 和母亲双手合十等待死亡的来临的动作 , 渲染了一种无奈的、人性的悲凄 。
辰平“儿子活埋母亲”让人气愤,与电影《楢山节考》剧情有些雷同贫穷而原始的生存法则平静而残酷的死亡仪式人因“不忍”而为人
本文插图

辰平“儿子活埋母亲”让人气愤,与电影《楢山节考》剧情有些雷同贫穷而原始的生存法则平静而残酷的死亡仪式人因“不忍”而为人
本文插图

人因“不忍”而为人 在辰平送母亲上山的的过程中 , 他还遇见了另一个送父亲上山的儿子 , 没想到他没有把父亲送到山顶 , 而他的父亲因为不想被遗弃而拼死挣扎 , 他在慌乱之下像父亲鞠了一躬 , 直接将父亲在中途丢到悬崖下 。
辰平“儿子活埋母亲”让人气愤,与电影《楢山节考》剧情有些雷同贫穷而原始的生存法则平静而残酷的死亡仪式人因“不忍”而为人
本文插图

辰平“儿子活埋母亲”让人气愤,与电影《楢山节考》剧情有些雷同贫穷而原始的生存法则平静而残酷的死亡仪式人因“不忍”而为人
本文插图

与辰平相比 , 这个儿子的做法才是无限接近于动物 , 不能说他“丧失人性” , 应该说他从未“拥有人性” 。
辰平的“不忍” , 在这部电影里并不是用来被歌颂的 , 相反 , 它是用来衬托人类的渺小 , 让我们明白 , 所谓现代化的人性的一切 , 在原始的生存环境下是多么的不值一提 , 可观看这份人性在大自然面前的“螳臂当车” , 这是这部电影存在的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