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经纬』如果被关进精神病院,你如何证明自己没病?


“让一个正常人证明自己正常 , 这件事情本身就不正常!” 。
这是2016年上映的电影《你好 , 疯子》中的一句台词 。 电影开篇“主人公们”莫名其妙地被关进了精神病院 , 为了赶快出院 , 他们想方设法地证明自己没有疯 , 这句台词尽显荒诞的黑色幽默 。
不知道大家幻想过没有 , 假如有一天你被人陷害关进精神病院 , 要如何证明自己没有患病呢?
当然和影视作品里的情节不同 , 我国《精神卫生法》规定 , 对于不存在危险或伤人行为的个体 , 在非自愿的情况下 , 精神病院不能收入治疗 。 但如果被怀疑患有精神分裂症 , 你仍然会面临为期一周的留院观察 。 为了自证清白 , 留观期间你要特别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 , 最关键的就是:按要求服药 , 不要做任何辩解 , 更不要试图逃跑 。 除此之外 , 你要规律睡眠 , 与人交流时言语得体 , 情感平稳 , 还要避免发呆或是左顾右盼、情绪消极等等可疑行为 。
其实 , 精神疾病的诊断对于医生和专家来说 , 也一直是一道难题 。
这个人到底有没有精神疾病?
1972年 , 为了验证精神科医师的诊断是否可信 ,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大卫·罗森汉恩(David Rosenhan)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 , 他想知道 , 伪装的精神病患者 , 会被医师识破吗?
实验招募了8名健康成人 , 让他们在伪装后前往精神病院看病 。 仅靠自述严重幻听这一个症状 , 其中的7位就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 并且“顺利”入院接受了至少七天的治疗 。 更有趣的是 , 这一实验结果发布后 , 有一家医院的医护人员不服气 , 声称类似的错误不会出现在他们的医院 。 于是罗森汉恩做了第二次实验 , 他宣称会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 , 安排伪装者前往该院 。 三个月后 , 院方从193名到精神科就诊的患者中揪出了41名伪装者和42名疑似伪装者 。 可事实却是 , 罗森汉恩根本就没有安排任何一个伪装者去这家医院 。
精神类疾病的诊断并不容易 , 而涉及嫌疑人患有精神疾病的刑事案件 , 也容易引发广泛的关注和热议 。
『学术经纬』如果被关进精神病院,你如何证明自己没病?
本文插图
精神类疾病的诊断并不容易 。 丨Pixabay
1981年 , 行刺美国总统里根未遂的约翰·欣克利(John Hinckley)曾受到13项罪名的指控 , 而辩护团队则称欣克利患有精神障碍 。 控辩双方各自委托精神科专家进行鉴定 , 经过旷日持久的调查取证及审理 , 最终陪审团裁定其患有精神病而宣判无罪 。 但这一判决引起了美国上下广泛不满 , 以至于美国国会和很多州议会都修改了法案 , 为日后法庭采信精神病诊断添加了更严格的条件 , 个别州甚至废止了精神病可以作为无罪理由的推定 。
在我国 , 涉及精神病嫌疑人的争议案件也并不少见 。 2015年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南京620宝马肇事案” , 犯罪嫌疑人王季进就曾被司法鉴定机构认定在事发时患有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 , 可以从轻处罚 。 这在舆论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 各种质疑和阴谋论更是一度甚嚣尘上 。
造成罗森汉恩实验结果和上述困境的原因 , 究其根本 , 是因为目前对于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 , 主要基于症状和类别诊断 。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 , 作为精神疾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和规范 , 也同样主要针对患者的行为、体征和症状 。
目前精神类疾病的诊断 ,
缺少客观标准
近年来 , 类似的“精神病杀手”屡见不鲜 , 这使得公众开始质疑精神病鉴定的公信力 , 并担心精神疾病和障碍会成为犯罪嫌疑人的一面“免死金牌” 。
在我国 , 对于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能力要同时进行医学判断和法学判断 , 也就是在医学上要判断行为人是否患有精神病 , 然后在法学上要判断行为人是否因患有精神病而导致其不能辨认或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