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报融媒体』一辈子不会忘记”,援鄂医生吴飞:“这段经历

【『浙报融媒体』一辈子不会忘记”,援鄂医生吴飞:“这段经历】
『浙报融媒体』一辈子不会忘记”,援鄂医生吴飞:“这段经历
文章图片
人物名片:吴飞 , 临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管护师 , 从事护理工作22年 。 今年2月9日 , 参加台州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增援武汉 , 先后“出征”黄陂方舱医院、江夏日海方舱医院等地 。
“身先士卒 , 敢为人先 , 武汉战‘疫’ , 不破不退!”
今年3月8日 , 对吴飞来说特别难忘 。 她和40多名援鄂医疗队员一起 , 在李兰娟院士的带领下 , 进行了庄严的入党宣誓 。
这一天 , 吴飞和战友们到达武汉整整一个月 。
一枚煮鸡蛋 , 开启“满血”战斗
正月十六早晨7时15分 , 吴飞一觉醒来 , 发现自己差点错过援鄂报名 。
深夜1点多 , 医院护理工作群发出援鄂“征集令” 。 吴飞因为夜班后休息 , 没有马上看到通知 。 她赶紧在群里报了名 , 又直接联系了医院护理部主任陶蓓蓓 。
在此之前 , 吴飞早已将自己切换到“随时出征”模式 。 医院计划组建隔离病房 , 她立刻报名并被批准;院里选派人员支援台州公卫中心 , 吴飞又马上举手……“行李箱都收拾好了 , 一声令下就出发 。 ”
时间紧张 , 吴飞匆忙洗漱 , 准备从隔离病房赶往医院 。 同事见状 , 抓起两个煮鸡蛋 , 塞到她包里 。
领取防护物资、援鄂队员集结……经过一天奔波 , 晚上6点多 , 吴飞和医疗队的同伴们到达武汉天河机场 。 “大批医疗队员到达 , 一时来不及安排 , 我们在机场等了好几个小时 。 ”饥肠辘辘的吴飞突然想起那两个鸡蛋 , 连忙掏出来和身边的伙伴分着吃了 。
“立刻有了身在前线的感觉 。 ”吴飞回忆说 , “没有了平常的按部就班 , 面对的只有各种困难 , 等着我们去突破 。 ”
“方舱日记” , 刻录难忘记忆
“翻阅工作群通知 , 了解夜班动态变化 , 阅读方舱医院工作手册……”清晨5点 , 了无睡意 , 吴飞干脆起床写日记 。
“初到武汉 , 就感受到了形势的严峻 。 ”多年的呼吸科工作经验让吴飞认识到 , 不可掉以轻心 。
方舱医院收治的患者 , 一旦发现重症倾向 , 必须及时转往定点医院 。 而这一切 , 都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密切监护 。
2月13日 , 吴飞值夜班 , 见一位40多岁的大姐不停咳嗽 。 吴飞立即上前询问 , 并为患者进行相关体检 , 发现病人血氧饱和度持续下降 。 吴飞马上向组长汇报 , 及时将患者转往定点医院接受治疗 。
从黄陂区 , 到江夏区、蔡甸区 , 转战数个方舱医院 , 吴飞和医疗队成员不断接受着新的挑战 。 “说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 , 好多队员都休息不好 。 ”吴飞自己也是清晨5点必醒 。 40多篇“方舱日记” , 不少就是那时写下的 。
经历风雨 , 更爱这份事业
经历近两个月的高强度工作 , 4月12日 , 吴飞从休整点回到临海 , 两个多月来 , 第一次在家里的床上美美睡了一觉 。
一头长发剪得参差不齐、三层手套下的皮肤起了荨麻疹……同事眼中 , “吴姐”变了样 , 却仍是那个低调又踏实的前辈 。
“比起其他医疗队员 , 吴飞年纪大一些 , 但她毫不犹豫冲在一线 , 我们都很佩服 。 ”台州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台州市第三批援鄂医疗队队长秦杰说 , 吴飞的工作干劲一点不输年轻人 , 而且经验丰富 , 对流程安排等工作考虑得很细致 。
吴飞提前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 仍是闲不住 。 “医院要开展核酸检测等工作 , 想着让吴飞来帮忙 , 又不忍心再给她加担子 。 ”护理部主任陶蓓蓓说 , 没想到吴飞主动请缨 , 要求参与教学视频拍摄和护理指导等工作 。
“之前的经历都已过去 , 还有很多重要的事情等着我们去做 。 ”吴飞说 。
_本文原题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