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窑▲元代民窑青花瓷与官窑青花瓷的差异


官窑▲元代民窑青花瓷与官窑青花瓷的差异
文章图片
官窑▲元代民窑青花瓷与官窑青花瓷的差异
元青花瓷 , 即元代生产的青花瓷器 。 青花瓷生产于唐代 , 兴盛于元代 , 成熟的青花瓷出现在元代的景德镇 。 元青花瓷大改传统瓷器含蓄内敛的风格 , 以其大气豪迈气概和艺术原创精神 , 将青花绘画艺术推向了顶峰 , 确立了后世青花瓷的繁荣与长久不衰 。 本文将介绍元代民窑青花瓷与官窑青花瓷的差异 。
元青花高足杯
自宋朝以来 , 瓷器就有了“官窑”与“民窑”之分 , “官窑”严格按照宫廷要求进行生产 , 窑址的地点、生产技术严格保密 。 “民窑”则相反 , 制作随心所欲 , 瓷器大部分是人民大众日常生活所需品 , 民窑瓷虽显粗糙 , 但情趣自然 , 别有一番韵味 。 元代作为一个少数民族统治下的朝代 , 民窑青花瓷与官窑青花瓷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时代特色 。
1、民窑青花瓷与官窑青花瓷烧制的差异
民窑在烧制特征方面与官窑有着显著的差异 。 与制作精良的官窑相比 , 民窑青花瓷器重点还是面向生活、面向百姓 。 元代民窑青花瓷器就成为景德镇最为普遍的瓷器品种 , 在制作方面以朴实为主 , 在色调方面以柔和为主 , 实用的同时又不失美感 。 不过其与官窑青花瓷器制作成本不计代价、制作流程精益求精、制作工匠优中选优相比 , 民窑明显在材质、工艺、艺术成就等方面都不如官窑 , 但是其在“民族化”“大众化”方面存在优势 。 由此 , 民窑的劣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 , 整体而言 , 工匠和艺人技能熟练程度、工艺水平均不能与官窑艺人相提并论;其二 , 由于大量已开发的优质陶土资源均被官窑所占据 , 从而难以找到优质瓷土、釉料作为材料 。 正如张德仁所言“凡上乘瓷土 , 多被列入‘官土’ , 禁止民窑使用”;其三 , 制样规范少 , 挑选尺度大 。 与官窑相比 , 民用青花瓷显然不能无止境地追求精美 , 要综合考虑工本以及大众化的口味 。
民窑青花瓷器在民间资本的支持下以生产日用瓷为主要目标 , 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条件下 , 如何兼顾产量和质量 , 才是烧制的主要目标 。 从而民窑青花烧制特征呈现出少花时间、多出成品、兼顾艺术质量的形态 。 市场竞争环境造就了民间青花瓷画大胆挥洒 , 不拘形似 , 简练朴拙 , 潇洒奔放的艺术风格 。 同时其在表现手法上既吸收了中国民族图案的特点 , 又融进了中国画的技法 。 采用写意形式进行装饰 , 利用钴料浓淡晕散的多变色调 , 获得水墨画一样的美感 。
2、民窑青花瓷与官窑青花瓷器形和纹饰的差异
元代瓷器造型上的特点是浑厚凝重、气魄雄伟 , 特别是高级的细瓷 , 包括至正型青花 , 这个特点尤为明显 。 这与蒙古人豪爽的性格有关 , 同时也与它是出口品有关 。 青花在纹样上的总特点是既带有一些西亚美术的装饰形式 , 又有浓厚的我国传统民间图案的面貌 , 它布局繁密、风格华丽热烈 , 与当时织金锦的图案和效果极为相似 。 元青花的纹饰不但数量上远远超过了宋代磁州窑黑彩的图样 , 表现技法也十分熟练高超 , 画面精美生动 。
1)民窑青花瓷的器形和纹饰特征
在元代 , 民窑比较有代表性的器形是“至正型” 。 “至正型”虽然以元代至正皇帝命名 , 但是并不是官窑器件 。 至正型青花瓷器多发现于海外 , 加上其纹饰颇具伊斯兰文化的遗风 , 学者们普遍认为至正型青花瓷器应为民窑生产的外销瓷 。 民窑青花瓷器体现出胎体厚重、挖足粗简、足底厚、圆器圈足内缺乏釉质保护、青花料研磨不均等特征 。 从绘画风格方面来说 , 民窑青花瓷器在元末多以繁密、写实的绘画装饰为特点 , 以勾、塌、涂、染的画法为主 。 相比官窑纹饰 , 民窑青花瓷常见的纹饰为三爪、四爪龙纹和制作较粗的器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