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知情人@三国后期,魏国兵力强盛,为何一直采取防御态势?



往事知情人@三国后期,魏国兵力强盛,为何一直采取防御态势?
本文插图

三国演义中后期 , 一向强大的魏国却采取了防御态势 , 当时魏国占全国土地面积的五分之三 , 百姓人口更是占到五分之四 , 可他却一直不敢轻举妄动 , 面对诸葛亮的几次北伐 , 都是避而不战 。 魏国兵力强盛 , 战将勇猛 , 后患马超已除 , 为何就是不敢进攻蜀国或者吴国呢?其实当魏国边关将士报告说 , 诸葛亮屯兵南郑 , 已有侵犯的念头 , 新即位的曹睿连忙召集大臣们 , 问道:“如今蜀国大举进攻 , 我们为何不趁此机会反攻蜀国呢?”朝中文武大臣分成了两派 , 一面是主张攻打蜀国的武将派 , 另一面则是主张防御抵抗的守土派 。

往事知情人@三国后期,魏国兵力强盛,为何一直采取防御态势?
本文插图

二者之间展开了唇枪舌战 , 武将派认为蜀国老将凋零 , 刘备关羽张飞皆去世 , 新帝少不经事 , 正是完成曹操遗志 , 一统江山的好时机 。 但是守土派却提出了不同的意见 , 首先攻打蜀国劳民伤财 , 魏国虽然强盛 , 但是吴国和蜀国属于联盟 , 虽然陆逊火烧连营 , 孙刘联盟遭受严重打击 , 但二者都属于弱势 , 一旦一方受到袭击 , 另一国必然会出兵北上 , 缓解友邦的压力 , 魏国虽然占据人口和面积优势 , 但是在边关地区的人连温饱问题都没能解决 , 经常爆发灾民大面积涌入洛阳的事件 , 这对魏朝来说 , 也是不小的压力 , 这些民众非但没有给魏国带来效益 , 反而是压在魏朝身上的一块巨石 。

往事知情人@三国后期,魏国兵力强盛,为何一直采取防御态势?
本文插图
【往事知情人@三国后期,魏国兵力强盛,为何一直采取防御态势?】

其次进攻蜀国对蜀国带来的效益不大 , 蜀地虽然号称“天府之国” , 但实际肥沃的地方只有益州 , 其他地方的土地只能维持百姓的温饱 , 如果遇到自然灾害 , 朝廷还要拿出大笔的钱财粮食前去救济 , 不然日后定然生乱 。 拿到了蜀地 , 对魏国来说 , 并没有带来太多的利益 , 为了一统天下的噱头 , 而争抢一块“无用之地” , 实在不划算 。

往事知情人@三国后期,魏国兵力强盛,为何一直采取防御态势?
本文插图

第三 , 采取防御措施不仅会让魏国更加强大 , 反而会拖垮蜀国 。 蜀国人多地少 , 诸葛亮北伐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荆州失守 , 原先荆州的民众一下子涌入到了益州地界 , 能耕种的土地实在太少了 , 诸葛亮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 采取三丁抽一的方法 , 相当于两个壮劳力来养一个兵 , 兵在平日中只需要训练 , 并不参与农桑 , 这就导致两个壮劳力耕种的土地并不能养活三个人 。 司马懿则在南郑地区实行屯田制 , 士兵们平日中负责农桑 , 多余的粮食还能保存起来 , 以备不时之需 , 甚至还能运到灾害地区 , 帮助受苦百姓度过难关 。 两种截然不同的养兵方式 , 导致诸葛亮在五次北伐战争中 , 皆因为粮食运输问题 , 被迫撤退 , 司马懿的防守策略反而帮了魏国一把 。

往事知情人@三国后期,魏国兵力强盛,为何一直采取防御态势?
本文插图

上面的三条建议都是臣子们当面向曹睿说出的原因 , 其实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 , 公元219年 , 曹操在襄阳和汉中两次大败 , 魏朝虽然没有损失土地 , 但是家底已经彻底败光了 , 不得不从原先的进攻转成了防守 。 219年 , 京城中还爆发了一场瘟疫 , 死伤众多 , 汉朝虽然没有统计具体人数 , 但从竹林七贤中有五人死于这场疾病 , 足以见到这场瘟疫传播之广 , 灾害之大 。 但是守土派并不能直接对曹睿说 , 我们的家底不行了 , 只能通过委婉规劝的方式 , 希望曹睿能够休养生息 , 这样一定能够拖垮蜀国 , 等到时候国力真正强盛 , 再去收拾蜀吴也不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