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打造新型城市综合发展运营商的深圳示范( 二 )


特区建发集团还在哈尔滨、河源、汕尾、广安等市储备49平方公里园区资源 , 将深圳390万平方米园区及配套项目建设经验向外输出 , 形成“深圳总部+飞地园区”发展模式 。
截至目前 , 特区建发集团累计在哈尔滨、河源、汕尾、广安以及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地投资72.45亿元 , 引入、开发项目38个 , 撬动、引导数百亿社会资本参与 , 涉及投资总额近500亿元 。
改革基因??搭建“总部+专业化平台”管理架构试水领导班子市场化选聘
改革创新是国企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 。 李文雄说 , 特区建发集团结合三大平台功能定位以及业务逐步多元化的特点 , 在以往“总部+项目部”的管控模式基础上 , 进一步搭建“总部+专业化平台”管理架构 。 并建立与之匹配的二级企业管控制度和权责划分体系 , 使集团总部更专注于战略决策、资源获取和成本、风险管控 , 同时培育平台市场化、专业化能力 。
在工程建设和运营方面 , 特区建发集团落实项目全周期计划管理 , 按节点全面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完善招商运营制度体系 , 上线招商租赁系统 , 整体提升集团招商运营能力;实施成本管控精细化管理 , 不断强化各环节成本费用管控力度 , 加强项目成本执行实时监控 。
人才是企业发展动力源 。 特区建发集团开启人力资源体制机制改革 , 推动商业类企业领导班子市场化选聘 , 以及长效激励约束和市场化薪酬总额决定分配机制建立 , 对二级企业按功能属性不同进行分类考核 。
值得一提的是 , 特区建发集团始终走在5G时代最前列 , 被市政府明确为全市多功能智能杆及配套资源的统一运营、维护主体 , 在留仙洞片区率先完成全国首个信息通信基础设施详细规划 。 同时大力推进传统业务转型升级 , 向深圳智慧城市基础设施运营商转型 , 助力深圳“国家新型智慧城市标杆市”建设 。
?对话
“一体两翼”创新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
特区建发集团成立8年以来 , 年均投资超80亿元 。 多领域项目高效推进背后 , 作为一家国有企业 , 特区建发集团如何推动投融资模式及运营效率快速高效?
“深圳总部+飞地园区”助力对口帮扶和产业共建
南方日报:特区建发集团是如何通过产业园区共建输出深圳发展模式的?
李文雄:在市委、市政府和市国资委的部署下 , 特区建发集团承担对口帮扶、区域共建哈尔滨、河源、汕尾、广安以及对外援建巴布亚新几内亚等任务 , 以深圳390万平方米园区开发运营过程中积累的经验 , 向外地联动输出 , 推动外地49平方公里园区资源开发 。
在园区开发过程中 , 集团着力做好产业园区建设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 发挥集团“园区+基础设施”全产业链的平台优势 , 创新体制机制 , 承担深圳对口帮扶和产业共建任务 。 例如 , 2015年 , 深圳和河源共建深河产业园 , 两地国企成立合资公司 , 特区建发集团占股60% , 由深圳方注资18亿元投入建设 , 采用“深圳方现金出资 , 河源方土地注入”的模式入股 。
在深汕特别合作区建设初期 , 不少市场化资金都还处于观望状态 。 特区建发集团是首批进驻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国有企业 。 集团在合作区全资成立东部公司 , 与汕尾市合资成立深汕投控公司 。 截至去年 , 东部公司在建5个项目 , 投资总额近100亿元 。 接下来 , 集团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园区及配套开发等 , 助推深汕特别合作区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东部门户 , 打造“飞地经济”创新发展典范 。
此外 , 特区建发集团在哈尔滨、四川广安等地探索“深圳总部+飞地园区”的产业园区投资建设运营模式 , 依托集团总部产业园资源和深圳产业资源 , 发挥两地各自优势 , 助力深圳企业外溢发展 , 进而反哺深圳产业转型升级 。
同时 , 我们依托集团科技园区开发建设运营和基础设施全产业链服务优势 , 高效利用全流程综合规划能力和创新能力 , 助力当地开展城市空间、市政、交通、产业、政策、投融资运营等全方位规划 , 以期带动片区产业空间升级 , 用深圳的理念和经验 , 保证园区的高质量、高基点建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