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真有这么多神童吗?( 二 )

汉代真有这么多神童吗?
上图_ 《隶释》是宋洪适著书法著作 , 是现存年代最早的一部集录和考释汉魏晋石刻文字的专著在逢盛碑文的最末记有:“门生东武孙理、下密王升等 , 感激三成 , 一列同义 , 故共刊石 , 叙述才美 , 以铭不朽 。 ”一位十二岁的童子 , 怎么会有门生 , 想必应该是他的父亲的 。 《隶释》原碑今已佚 , 但可以确定的是 , 其行文方式与成年人的碑文如出一辙 , 那些溢美之词大概是那些攀附权贵的门生们讨好主人的忠心 。“神童”的早亡被巧妙地利用起来 , 用时下热点词汇来说即是 , 吃“人血馒头” , 提供给成人经营人际关系的机会 。 只是可悲了孩子 , 他们离开的不仅仅是一个为他们留恋伤怀的世界 , 而是一个为大人们方便行事而组建的系统 。 汉代真有这么多神童吗?
上图_ 王充(公元27年—约公元97年) , 字仲任四、对“神童”文化的评判与思考汉代的学者王充 , 在回忆自己的童年时 , 把自己说成是一位懂事好学的乖孩子 , 小大人:“为小儿 , 与侪伦遨戏 , 不好狎侮 。 侪伦好掩雀、捕蝉、戏钱、林熙 , 充独不肯 。 ”而王充后来有所成就 , 他自然也成为了民众心中的神童梦想之一 。王充印象中的“自画像” , 大概就是项橐的形象 , 虽然拿着孩子的玩具 , 体量瘦小 , 但他的穿着 , 举止 , 都看不出属于孩子的特征 。 项橐煞有介事与孔夫子相对而论 , 甚至是孔子的老师 , 说到底 , 本质上是一个成年人形象的缩微版模型 。同时 , 如王充所叹惋的 , 他并未拥有过很多数孩子的平常童年 。 如江苏邳县东汉缪宇墓画像石中 , 可以看到:一群活泼好动的孩子们 , 沉浸于捕蝉游戏中 , 他们结伴玩乐 , 顽皮可爱又怡然自得 。 身在另一个世界的“神童”如果有知 , 他们也许厌倦了自己正襟危坐的姿态 , 他们也想挣脱“神童”的头衔 , 羡慕那些尽享童年的同龄人的快乐与自在 。 汉代真有这么多神童吗?
上图_ 南宋 刘松年 傀儡婴戏图神童的称谓即是光环 , 也是枷锁 , 更多的是父母望子成龙成凤的寄托 , 以及社会共识中对培养孩子“成人”的急迫 。 但万事也应顺时而为 , 拔苗助长不可取 , 违背孩子成长的规律不可效仿 。很多神童可能并不快乐 , 他们更向往平凡的童年 。 更何况 , 很多“神童”故事原来掺杂着水分 , 挟裹着成年人的欲望包装而成 。文:陈纳参考资料:[1] 王子今:《汉代齐鲁“神童”》《齐鲁文化研究》2008年00期[2] 郑岩:《山东临淄东汉王阿命刻石的形制及其他》《逝者的面具-汉唐墓葬艺术研究》[3] 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卷七十六、七十九 , 北京:中华书局 , 1958年 , 第884-896页[4] 黄金明:《汉魏晋南北朝诔碑文研究》 , 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 , 2005年 , 第62—67页文字由历史大学堂团队创作 , 配图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