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增』战场新景观,这个勤务保障营如何应对新挑战( 三 )
从实际情况来看 , “独苗”专业尤其要精心挑选学习对象 , 力争培养出一两个好苗子 。盲目地大范围送学培训 , 反而会导致这些“独苗”专业人才多而不精 , 专业训练始终在低水平徘徊 。
让杨增感到欣慰的是 , 旅里的大力支持让他们能够挑选更多更优秀的“种子” 。该旅创造条件 , 使勤务保障营能够在全旅范围内挑选那些喜欢钻研且愿意长期留在部队干的战士 , 最大限度挖掘和保留这类特殊人才 。
同时 , 对于勤务保障营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 该旅机关更是“倾囊相助” 。为了分到更多的培训学习名额 , 旅里相关科室千方百计向上级争取 。
这种“上下合力”共同培养人才的模式 , 带来的效果是明显的 。修理二连指挥与控制系统修理工官运便是最先“破土发芽”的“种子”之一 。
组建之初 , 该旅无人能够胜任装甲车指挥与控制系统修理技师这一岗位 , 每次装备指控系统出现故障 , 他们只能千里迢迢返厂维修 。
最近 , 经过2年多的培训学习 , 修理工官运学成归来 , 填补了该旅在装甲车指挥与控制系统维修领域的人才空白 。一时间 , 官运成为部队炙手可热的“宝贝疙瘩” 。
更可贵的是 , 官运目前带出了几名徒弟 , 这一“独苗”专业正由“从无到有”向“从弱到强”转变 。
三问:动态分散的“新常态”下 , “以工代训”如何保质保量?
“队伍都在哪儿?”面对采访人员的疑问 , 勤务保障营供应保障队队长杨有伟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营区——“到处都有” 。
水电工刘金旺正在机关某科室维修电路 , 油库保管员谭建潇正在加油站为驾驶员复训所需的车辆补充油料 , 车场保管员施建飞正在为繁重的装备换季保养工作忙碌……
“这就是我们的特色 , 聚起来一大片 , 撒出去不见人 。”杨有伟对采访人员说 , 他这个队长想把全队集合起来都困难 。
与此同时 , 勤务保障营其他分队的官兵也在上演着同样的情景:驾驶员驾车外出执行运输任务 , 军医卫生员分赴各个点位进行卫生消毒作业 , 各专业修理工正在全旅各营巡检巡修装备……
在这种情况下 , “以工代训”就成了勤务保障营组织专业训练的基本方式 。
“以工代训”这4个字看似简单 , 但对于负责全旅日常保障任务、且需要不断提升专业保障能力的勤务保障营来说 , 却是个大难题 。
“越是动态分散 , 越要强调坚持训练高标准 。”营长杨增说 , 保障分队在以往执行保障任务过程中 , 经常因为点多人散 , 影响专业整体训练进程 , 导致专业训练水平参差不齐 。
在各专业“以工代训”过程中 , 该营大胆探索 , 采取以强带弱、交叉配属、定期更换的模式 。
以运输连为例 , 连长刘世峰按驾驶技术水平 , 将驾驶员划分为5个等级 , 精准施训、因材施教 。每次出车执行运输任务 , 该连都采取以老带新、新老交替的方式进行精准帮带 。
对于勤务保障营来说 , 面对难以调和的工训矛盾 , “以工代训”并不完全是一种妥协 。从某种意义上看 , 这也是理论联系实践、快速增长专业技能的一个良好平台 。
“训练大纲只是标准‘课本’ , 要练就实战硬功夫还需要丰富的实践作为‘辅导资料’ 。”卫生连连长高天介绍 , 他们全连大专业有10多个 , 共计170多个训练课目 , 都必须在实践中去学习 , 而“以工代训”就是一个“在干中学、在学中干”的好机会 。
去年赴高原演习期间 , 卫生连军医惠岗带着卫生员们 , 跋涉在海拔4000多米的演习场为官兵巡诊 。他们向嘴唇发紫的战友询问病情 , 给喘着粗气的战友发放抗高原反应药品 , 积累了宝贵的高原救护经验 。
修理一连则实现了“以工代训”与专业训练的紧密契合 , 使两者相辅相成 。他们把每次成功排除装备故障的方法、跟着厂家巡修学习的案例录入电脑数据库 , 并作为参考 , 不断细化和完善训练内容 。最终 , 专业训练水平的提升又促进了日常保障任务的顺利完成 。
推荐阅读
- [炮位]战场无配角|补给专业考核,炮位同样是“C位”
- 非洲@非洲两国冲突了!武装冲突愈演愈烈,或成为美俄争锋的又一个战场
- 「坦克」T-14被质疑技术不成熟,实践出真理,叙战场就是最好说明
- 传令兵:爬杆、打结、电路架设 战场“千里眼”这样炼成
- 代表■王全理代表:不断解锁新技能,才不会被未来战场讨厌
- 「科研」紧跟战场,几度转轨|文职讲师卜祥伟:"我就是想搞一辈子科研!"
- 「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战场情况瞬息万变,战时政治工作怎能提前编脚本背台词?
- 坦克■俄BMPT“战场终结者”绝非浪得虚名,“装甲带”仍是致命缺陷
- [理想]路况一变射击就失准?打仗可从来不会有"理想战场"照顾你
- 「海军」洪泽湖舰荣归海军诞生地 国防教育战场启航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