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读与苦读」行站坐卧的少林功夫

本文摘自《少林禅武医精要》 , 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
在生活中 , 只要用心去体悟 , 每走一步皆是功夫 。 坐着可以练 , 站着也可以练 , 躺在床上也可以练 。 打好这一步基础 , 其他就能融会贯通 。 因为一即是多 , 掌握了“一”也就明白了“多” 。 例如 , 平时走路上台阶 , 可以向两侧走十字步 , 将压力减轻 , 不宜直上 。 为了建造禅院 , 我们背负一百多斤的重物上山 , 有水泥有沙子 , 此时就可以走十字步 。 上山后 , 拿着铁钎 , 开始铲土挖地 , 接着推刨子 , 这都是功夫 。 推刨子时 , 可以顺着身体 , 练腰胯的劲道和脚底的步法 。 劈柴打砖之时 , 一拾、一拿、一扔、一接 , 皆要准 。 种菜刨地之时 , 手举锄 , 用脚蹬 , 练身体协调 。 胯、腹往前送 , 再下压 。 割麦之时 , 左手抓麦 , 右手顺势一割 。 挑水之时 , 两脚一蹬 , 两肩一翻 , 然后调息 , 闭气 , 出气 , 回气 , 再呼气 , 可以很好地协调 。 在城市中生活的人 , 长期坐办公室 , 肩椎易酸痛 , 此时可以练习晃肩 , 很有益处 。 开车久了 , 可以手把方向盘 , 练吐纳 , 收腹吐气 , 然后自然放松 , 这对腰椎间盘很有好处 。
平时 , 我们可以在讲话的时候尝试放慢语速 , 将两手放于丹田 , 开始导引 , 从而保持心平气和 。 当身体很疲惫的时候 , 可以使用自然牵引法 。 头向上引 , 身体跟着起 , 脚跟自然提起;落地之时 , 先落脚 , 脚跟缓慢着地 , 然后再屈膝降身 。 当需要长时间站着讲话的时候 , 可以使用丹田呼吸法 , 促使生津化痰 , 避免口干舌燥 。 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练功修行 , 都是参禅的一种表现 。 练功修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练气 , 气从何来?从丹田 。 如果仅使用胸腔呼吸 , 气就不能到丹田 , 无法归根 。 气若不能归根 , 就易造成胸闷、气短、头晕、疲劳;气若能归根 , 练功的时候 , 身体就能自然自在 。 自然牵引起身的时候 , 鼓肚凹腰 , 气就能回到丹田 。
“行”:平日里 , 许多人走路非常快 , 似乎是为了不耽误时间 。 事实上 , 急走伤筋 , 若行得太快会给大脑和心脏带来很大压力 。 所以 , 走路也要讲究方法 , 要慢慢走 。 走路转身时都是以胯为轴 , 转身先转胯 , 胯是一个人周身的枢纽 。 如同汽车的方向盘 , 有中心轴 。 脚即是轮胎 , 方向盘一转 , 轮胎走 , 胯一转 , 脚也跟着走 。 转身要由胯带脚 , 牵动上体 。 同时 , 行走时腰要伸直 , 大腿向内合 , 就会感觉很有力量 , 这样对腰椎也有好处 。 走的时候先抬大胯 , 退的时候也是如此 。 若走内八字或者外八字的 , 要纠正成直线行走 。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 转身转胯以及走路是脚内侧先着地 , 不是脚外沿着地 。 脚的内侧是最有力的 , 练功时也是脚内侧先着地 。 如果是脚外侧先着地 , 就容易产生分家不合的现象 。 扎马步的时候也是用脚内侧 , 膝盖外展 , 两胯一紧 , 如同骑在马背上 , 姿势就十分灵活 。 上楼梯时 , 宜放慢步伐 , 同样使用脚内侧 , 大腿向内收紧 。 此外 , 上楼梯不宜直走 , 应斜走 , 这叫横行式 。 走的时候主要不是靠脚的力量 , 而是靠腰胯 , 利用旋劲 , 晃着走 , 如同风摆柳 。 方法虽易 , 但要注意“慢” , 慢才能自然 。 练得太快 , 身体就不能自然自在 。 平时上山 , 用的就是此方法 。 向左转时 , 左腿一用力 , 右腿就放松 , 向右转时 , 右腿一用力 , 左腿就放松 。 脚是根 , 胯是轴 , 由腰胯来带动身体 。 双腿与膝盖都是灵活配合的 , 依法练习 , 对膝关节和踝关节皆有益处 。
「闲读与苦读」行站坐卧的少林功夫
文章图片
“站”:站立的时候 , 宜采用阴阳虚实的方法:右脚微微向后 , 右膝弯曲 。 右脚七分力 , 左脚三分力 , 即有虚实 。 然后 , 左脚也可与右脚互换 , 就形成了阴阳虚实 。 当一个人在安静空闲的时候 , 可以练一下虚桩 。 双手置于丹田 , 自然站立 , 待呼吸均匀之后 , 口内若生津 , 可以咽下 。 两脚分开站立 , 两膝弯曲 。 然后 , 双手自然下垂 , 如同猿猴一样 。 做虚桩之时 , 可根据自身的情况 , 调整弯曲的程度 , 以求自然自在 。 之所以称其为虚桩 , 就是要做到似有力又无力 , 讲求一个“无”字 , 从无到有 。 万法皆由虚中生 。 站桩的时候 , 三五分钟、十分钟、半小时 , 甚至一个小时都可以 , 关键在于用心去调整自己的身体 。 当身体处在不断地被调整 , 就意味着身体在不断地觉悟 , 每时每刻都能增进对自身生命的了解 。 这就是行意禅 。 禅是一种智慧 , 谈禅不提禅 。 静心感悟生命 , 把持自己 。 禅其实离我们不远 , 就在我们的身心之中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