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垃圾处理能力够吗?,北京也要强制垃圾分类了( 二 )


“实际上 , 我们之前的要求都是按照没有疫情进行部署的 。 疫情确实对垃圾分类工作有影响 , 比如对相关企业生产、运输、人员跨省流动的影响 。 这几个月很多工作重点都放在了疫情上 , 尤其是基层 。 ”徐向辉说 , 尽管在疫情期间 , 我们也一直持续推进相关任务的完成 , 有些任务其实已经完成或接近完成了 。
他告诉采访人员 , 之前的考虑是 , 让社区按照专人在桶前指导 , 但因疫情 , 肯定还要根据社区情况和能力来安排 。 我们也很理解有些社区确实很疲劳 , 而且还不确定到5月1日前 , 各小区门前岗位是否能解除 , 有没有足够的人力来盯桶?
前述物业主管称 , “去年我们也有人在垃圾桶边值班 , 指引分类投放 。 但后来没有持续下去 。 现在我们正在为五一之后做准备 。 ”
为了便于居民操作 , 北京市城管委也在联系歌华有线、百度公司等 , 推出垃圾分类小程序 。 徐向辉透露 , “我们也在考虑能否与百度公司合作 , 虽然还不成熟 , 就是借助其大数据算法 , 辅助垃圾分类工作开展 。 ”
2020年4月16日 , “北京市垃圾分类宝典”已正式上线 , 文字、拍照、语音均可查询某种垃圾到底是什么分类以及如何投放 。
徐向辉认为 , 《条例》真正实施后 , 在立法强制要求大的形势之下 , 公众会真正参与进来 。 而且经历疫情洗礼 , 大家环保意识、公共卫生安全意识也都在提高 。
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主任孙新军在此前一次会上表示 , 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将生活垃圾分类作为“一把手”工程 , 把责任落实到每个街道、乡镇、社区和每个单位 。 要搭建垃圾分类综合考核评价体系 。 今年将加强垃圾分类和街区小巷环境治理 。
不同于上海
长期从事垃圾分类问题研究的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研究院垃圾分类委员会主任兰亚军说 , “去年垃圾分类看上海 , 今年就看北京 。 其实北京现在开始预热了 。 ”
不过 , 眼下疫情影响的北京 , 并未出现去年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国开始步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的那般火热 。
4月23日 , 经济观察报采访人员查看各大电商购物平台发现 , 与去年7月1日上海实施强制分类前一周相比 , 现在垃圾分类桶的销售并没有火到开始限购 。 一年之内 , 公众似乎都变得更加理性了 。 猝然到来的法规 , 并未在这座拥有2100多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引起巨大反响 。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教授、环境政策与环境规划研究所所长宋国君说:“对于北京即将到来的垃圾强制分类 , 并没有多么强烈的感觉 。 ”“有的小区也还没执行 , 热度不比去年 。 现在一直在应对疫情 , 准备工作可能还未完成 , 可能会一边干一边完善 。 ”他说 。
4月22日 , 一位倚靠在路边摩托车上的外卖小哥 , 端着手机全神贯注地查看着此刻的最新订单 , 他对经济观察报采访人员说 , “我们还没收到五一后外卖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的消息 。 ”
他更没有考虑过这会不会对自己的工作造成影响 。 他把目光再次聚焦手机 , 状态一如往常 。
疫情防控时期的北京 , 很多小区门口都把守森严 。 经济观察报采访人员实地走访了解到 , 在昌平的一些小区 , 很多都换了新的分类垃圾桶 , 但发现桶的颜色还有重复 , 一些居民固有的不分类习惯依然存在 。
在模式选择上 , 北京有其特点 。 徐向辉说:“这些年北京一直在推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小区 , 不一定要照搬上海那套模式 , 肯定会因地制宜 , 我们将依据一些比较成熟的社区经验 , 进行指导和操作 。 ”
比如 , 海淀居住小区将采用固定式、流动式和其他方式三种投放模式 , 每个小区至少设置一处分类驿站 , “四品类”桶站组合既有专人值守 , 规模大的小区每300~500户设置一处 。
在分类标准上 , 北京的四分法与上海也有所不同 。 徐向辉解释说 , 北京无论是桶的标识 , 还是颜色、分类名称 , 都与住建部的要求和规范是一致的 , 基本是严格按住建部要求进行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