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垃圾处理能力够吗?,北京也要强制垃圾分类了

继上海、杭州等城市之后 , 北京也即将进入垃圾分类的强制时代 。
4月22日下午 , 风很大 , 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东大街附近一排七八个垃圾桶显得颇为脏乱 , 站在路边 , 能闻到一股刺鼻的气味 。
一位中年大叔从隔壁店铺缓步走来 , 在距离垃圾桶三四米远的地方 , 随手将拎着的装满垃圾的黑色塑料袋 , 扔进了靠近路边的一个桶里 。
对于这样的场景 , 人们早已习以为常 。 这位中年大叔告诉采访人员:“此前一直没有分类的习惯 。 ”
他甚至还不清楚几天后 , 北京就要步入垃圾分类的强制时代 。
这一切都将会逐步改观 。 2020年5月1日起 , 新版《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简称《条例》)将正式实施 , 其中规定 , 北京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袋;餐饮经营者及配送服务提供者和旅馆经营单位不得主动向消费者提供一次性筷子、叉子、勺子、洗漱用品等 。
根据《条例》 , 如有违规 , 均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立即改正 , 处5000元~10000元罚款;再次违反规定的 , 处10000元~50000元罚款 。 若个人违规 , 由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人劝阻;对拒不听从劝阻的 , 责任人应当向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部门报告 , 由该部门给予书面警告;再次违反规定的 , 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 。
在政策背后 , 一个现实问题已经显现:快速的城镇化 , 连续递增的垃圾产生量 , 已然让城市管理者面临难题 。 据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统计 , 全国城市生活垃圾每年超过1.5亿吨 , 并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 。 全国688座城市 , 除县城外 , 已有2/3的大中城市遭遇垃圾问题 , 城市每年因垃圾造成的资源损失价值在250亿~300亿元 。
而作为超大城市的北京已在垃圾分类路上摸索了多年 。 分类标准多次变更 , 从两分法到三分法 , 再到如今的“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分法 , 北京市垃圾分类推进历程几经坎坷 , 一轮又一轮轰轰烈烈的行动几乎皆因前端分类意识不足、后端处理设施缺位而终结 。
4月21日 , 一位来自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内部人士徐向辉(化名)对经济观察报采访人员表示 , “实际上 , 前一轮北京在推垃圾分类的时候 , 某种程度上讲 , 确实走得过快 , 后端建设有点跟不上 。 ”
究竟怎样才能持久推行?数年来 , 这是对垃圾分类工作的“灵魂拷问” 。
与上世纪90年代末以来北京历次垃圾分类试点不同 , 此次立法的强制性约束 , 将成为一大特点 。 这和其他已在去年进入垃圾分类强制时代的城市一样 , 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变革 。
准备仍在进行
在《条例》实施之前 , 北京市为这场垃圾分类大考所做的准备一直没有停过 。
徐向辉对经济观察报采访人员表示 , “我们成立了垃圾分类市级专班 , 各项准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持续进行 , 比如桶车对接、人员培训等都在逐步开展 。 总体上准备的还是可以的 。 ”
他说:“最近有的社区更换了有分类标识的新垃圾桶 , 虽然比我们最开始的计划要滞后很多 , 但现在确实在往前赶 , 有的线下入户宣传 , 也有受疫情影响 , 选择网上讲座、开网课等 , 借助抖音、微博进行宣讲 。 实际上也烘托了气氛 。 ”
一位昌平区的物业主管说 , “去年就接到通知 , 更换了垃圾桶 , 都带有分类标示 。 但由于没有监督 , 垃圾分类实施效果不太理想 。 ”
“不过 , 今年5月1日之后 , 我们会安排专人盯着 , 引导业主分类投放 。 至于罚款到没听说 , 我们更多的是提示提醒 , 关键是业主要做好准备 , 主动参与进来 。 ”她说 。
此前 , 北京市城管委制定印发“一大四小”配套政策——《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和4个实施办法 , 包括11大类、60多项具体任务 , 列出了5月之前的时间表、路线图和任务书 。 徐向辉透露 , 近日将召开垃圾分类动员大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