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王飞峰:王瓘藏高句骊故城刻石拓片考略( 二 )


方若(1869~1955年) , 本名城 , 字楚卿 , 小名偈宝 , 又字药雨 , 号劬园 , 晚号古币富翁 。 浙江定海人 , 好收藏古泉、碑拓 , 尤以古泉为最 , 曾与杭州古泉藏家张叔驯 , 重庆古泉藏家罗伯昭鼎峙而立 , 时称北方 , 南张 , 西蜀罗 , 著有《校碑随笔》等 。 方氏早年曾因抨击慈禧弊政 , 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遭通缉而出走日本 , 天津沦陷时期曾出任伪职 。
金石学形成于北宋时期 , 金石拓片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研习古物、陶冶情趣的一个特殊载体 , 在传承古代文明的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 收藏金石拓片也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风雅 , 相互观摩、馈赠各自收藏的金石拓片、题跋稽考成为这一活动的重要环节 。 王瓘藏高句骊故城刻石拓片上的两则题记 , 一为王瓘自己观摩时题写的关于拓片流传过程、得到机缘和时间的题跋 , 二是同好魏戫、方若等观摩时题写的观款 。
二、高句丽平壤城刻石的发现及其与平壤城的修建
平壤城刻石自发现以来 , 就成为中国、朝鲜半岛及日本学者关注的对象 , 关于平壤城刻石发现过程、传承及初步研究 , 吴庆锡《三韩金石录》、刘喜海《海东金石苑》等均有记载 。 吴庆锡本人曾经收藏平壤城刻石第二石 , 吴庆锡之子吴世昌在平壤城刻石第二石墨拓本和双钩本的题跋对于上述过程记述的比较详细 。 鉴于这两种题跋的重要性 , 我们将其抄录如下 。

「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王飞峰:王瓘藏高句骊故城刻石拓片考略
本文插图

高句丽故城刻字(墨拓本)题跋(图二):平壤志曰纯庙己丑大涨九层城溃决出二志石/一石有己丑年三月廿一日自此下向东十二里物苟小兄/徘须百头腓节矣二十七字一石有己丑年三月/廿一日自此下向东下二里内中百头上位使尔伐节/矣二十七字此石出于乙丑为神异云金秋史正/喜尝以拓本寄中国刘燕庭喜海曰小兄二字/为句骊古迹无疑己丑当为长寿王时燕庭乃/载之于海东金石苑此其第一石也越二十六年乙卯/先府君获之详加审定以藏之暇或拓以赠人顷/岁不肖潦倒政海抛家远遁者屡矣家人不戒/误落斯石故第二行之三月廿一日字粉碎日字/但存半形可胜惜哉朝鲜金石总览官辑之/时赠以拓本矣其书成乃载其年代曰平原王十一/年云云未知何所据也先府君所著三韩金石/录首载此刻其略曰盖句丽之都平壤自东川/王始其后或居或徙其修筑城堞之见于史者/东川王以汉延熹十年丁卯筑平壤城始都焉故/国原王以晋咸和九年甲午增筑平壤城皆与己丑/无涉则此刻当在长寿王时特逸于史耳己丑/即长寿王三十六年当中国宋文帝元嘉二十六年/魏太平真君十年也其字画因石之势随意横斜/每到下段字渐大而起笔出波间具隶法于此亦/足以见六朝变隶之笔矣平壤志以俳为徘以/作为腓为伐皆误九层城未知何处也/长寿王己丑后一千四百七十五年之阏逢困敦/苇沧居士识 。
这件拓片及题跋上有印章五枚 , 其中椭圆形“长寿石轩”印(白文)位于拓片右下方 , 长方形“青城旧物”印(朱文)位于拓片的铭文裂缝间 , 苹果形“蝉橘”印(朱文)位于题跋右侧中间 , 方形“吴世昌所藏”印(白文)和方形“吴世昌手拓金石”印(朱文)位于题跋左侧 。 而双钩本题跋上没有钤印 。
高句丽故城刻字(双钩本)题跋:己丑年三月廿一日自此向东十二里/物苟小兄俳须百头作节矣/右廿七字石刻出于纯祖廿九年/九叠城涨决处事载平壤志/先君子曾访得此石于箕城乌滩/江漄按其辞而稽之盖长寿王/三十六年筑城时所刻也其字/画因石之势随意横斜/每至下段字渐大而起笔出/波间具隶法古意有余其同/出一石亦有文曰己丑年三月廿/一日自此向东下二里内中百头/上位使尔作节矣廿七字此石出于/纯祖廿九年己丑为神异云/粲花室
根据吴世昌的两则题跋可知 , 1828年(戊子年 , 朝鲜纯祖29年)由于江水大涨 , 九叠城(即平壤外城)城墙塌毁 , 发现两块“己丑”铭刻字城石(实际上根据拓片和相关记载 , 吴世昌题跋中所说第一石的“己丑”应为“己酉”) , 这件事在当时被视为“神异” 。 26年后的乙卯年(1855年)吴庆锡在平壤城访的其中一石(平壤城刻石第二石)并将其收藏 , 闲暇之余详加考证并制作拓片送给同好 。 吴庆锡首先将其著录在《三韩金石录》中并考证己丑年为长寿王三十六年 。 不久吴家因家庭变故保存不善 , 第二行的“三月廿一日”字粉碎 。 期间吴庆锡好友金正喜曾经制作拓片赠送给清朝金石学家刘喜海 , 刘喜海将之著录在《海东金石苑》中 。 金正喜认为刻石有“小兄”二字应为高句丽遗物 , 铭文中“己丑”年为长寿王时期 。 后来《朝鲜金石总览》编辑时吴世昌曾经赠送拓片 , 书中认为刻石年代为高句丽平原王十一年(569年) 。 平壤城第二刻石后为吴庆锡之子吴世昌收藏 , 1965年10月25日韩国梨花女子大学博物馆以10万元(韩币)购得 , 博物馆编号为2475号 , 被指定为韩国宝物642号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