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历史有个约定TB为何元朝之前的皇帝年号一大堆,而明清却一帝一年号?


引言
中国作为著名的文化古国 , 纪年方式也有很多种 。 目前国人熟知的纪年方式是西方的“公元纪年法” 。 但我国古代的纪年方式是随着帝王的更替而变化的 , 基本每一位皇帝有自己的“年号” 。 所谓年号 , 指的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用来纪年的一种方式 , 也就是年份的标志 。

我和历史有个约定TB为何元朝之前的皇帝年号一大堆,而明清却一帝一年号?
本文插图

共和执政
而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年号是西周时期的“共和执政” 。 然而这个年号存在时间极为短暂 , 一直到汉初以前 , 都未曾再出现过年号 。 主要是由于西周之后 , 我国进入春秋战国时期 ,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 分崩离析 , 处于常年战乱中 , 纪年之事 , 也就逐渐没落 。
直到汉武帝时期 , “有司言元宜以天瑞命 , 不宜以一二数 。 一元曰‘建元’” 。 年号又重新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 年号是我国古代文明、文化的产物 , 随着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文化的不断影响 , 日本、越南、朝鲜都有使用年号 , 时至今日 , 日本依然在沿用我国古代的年号纪年法 。
元朝之前早期的皇帝年号
就拿创造出第一个年号“建元”的汉武帝来说吧 , 汉武帝的一生所使用的年号竟达十一个之多 。 其年号更换的频率也是非常高 , 基本都是2-6年更换一次年号 , 他的第一个年号“建元”也只使用了6年时间 , 随后又有元光、元朔、元狩、元鼎等 , 直到最后一个年号“后元” 。
【我和历史有个约定TB为何元朝之前的皇帝年号一大堆,而明清却一帝一年号?】
我和历史有个约定TB为何元朝之前的皇帝年号一大堆,而明清却一帝一年号?
本文插图

汉武帝
之后的汉朝历代皇帝 , 基本都有多个年号 , 而其中也有新帝即位沿用先帝年号的情况存在 , 像汉宣帝、汉成帝、汉哀帝和汉平帝都曾沿用过先帝的年号 。
汉朝往后的多个王朝 , 如晋、隋、唐、宋 , 一直到元朝之前 , 除在位时间短暂的皇帝外 , 其他基本都有多个年号 。 皇帝在位期间 , 频繁更换年号 , 基本已经成为一种默契 , 甚至连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个政权都分别有自己的年号 , 并且也是多个年号 。 那么就有人非常好奇了 。
为什么皇帝要频繁的更改年号呢?经史料考证 , 大部分皇帝更改年号的目的都是为了纪念国家大事 , 另外还有图吉利一说 。 像汉武帝的年号“征和” , 在应劭注《汉书·武帝纪》中记载是“言征伐四夷而天下和平”的意思 。 而后唐宋的皇帝 , 年号基本都是一帝多年号的情况 。

我和历史有个约定TB为何元朝之前的皇帝年号一大堆,而明清却一帝一年号?
本文插图

女皇武则天
而年号的设定 , 大都出自著名典籍的 , 但是也有年号就是单纯图吉利而设定的 。 例如武则天时期的多个年号 , 如“长寿”、“如意” , “万岁登封”、“万岁通天” , 都代表着女皇美好的愿景 。 而其后期年号的设定 , 都有强烈的个人崇拜的意思在里面 , 像“神功”、“圣历”、“神龙”等 。
一帝一年号的开始
明清两朝 , 皇帝开始沿用“一帝一年号”的方式 ,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呢 , 主要原因在于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主张 , 他认为频繁的更改年号 , 没有实用意义 , 反而会造就很多麻烦 。 另外在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 , 朱元璋颁布了“不封禅 , 不受尊号 , 不受祥瑞”三个规定 。
所谓封禅就是说古代帝王在有一定功绩的时候 , 就喜用封禅来夸耀自己的功绩 , 而另外一层目的就是引导民心 , 加强自己的统治 。 尊号是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而给自己增设的名号 , 而祥瑞代表号的兆头和征兆 , 也是虚拟的东西 。 总体而言 , 这三个都是皇帝为了彰显自己的地位 , 巩固政权而设置的一些手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