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军事技术封锁到抗疫立神功,国产红外芯片十年崛起路( 五 )



▲高德红外创始人、董事长黄立
2010年高德红外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 黄立决定将IPO募集的近20亿人民币尽数投入探测器的研发中 , 并大力招兵买马组建了一支近200人规模的研发及生产团队 , 在自研国产芯的道路上一路驰骋 。
目前 , 高德红外已搭建起兼具制冷与非制冷的三条红外热成像探测器批产线 , 包括8英寸0.25μm批产型氧化钒非制冷红外探测器生产线、8英寸0.5μm碲铬汞制冷红外探测器生产线 , 以及8英寸0.5μm批产型二类超晶格制冷红外探测器生产线 , 拥有覆盖制冷/非制冷探测器及机芯、制冷机、便携式红外侦查仪、手持测温热像仪等、人体测温热像仪多个主要产品 。
“高德红外已发展为一家民营军工企业 , 是我国红外热成像领域的标杆企业 。 ”金朝昊谈到 , 目前高德红外的军工业务占总业务比例70% , 民用业务占比30%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人体测温领域 , 高德红外还基于多年来积累的大量人体测温数据 , 自研了相关机器学习算法 , 以更好红外热成像技术与AI技术相结合 。
2、大立科技:十年基本实现进口替代 , 六百万像素探测器领先国外水平
大立科技的前身浙江省测试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 , 其红外热成像技术发展则始于1993年 , 这一年 , 名字还叫“大立机电”的大立科技研制出了国内首台一体化红外热电视 。

“实际上 , 它解决的是电力上非接触式测温的需求 。 ”大立科技产品经理陈红强谈到 , 公司虽然在1993年就已开始投入红外热成像技术的研发 , 但真正明确国产化布局要从2003年讲起 。

2003年 , 随着我国军事技术的发展 , 红外热成像技术作为军事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 , 其国产化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

【从军事技术封锁到抗疫立神功,国产红外芯片十年崛起路】“红外热成像技术必须实现国产化 , 不可能受制于国外 。 ”基于这一想法 , 大立科技董事长庞惠民开始着手红外热成像技术的布局 , 并在2005年开始进行大规模的资金投入 。

从军事技术封锁到抗疫立神功,国产红外芯片十年崛起路
文章图片

▲大立科技董事长庞惠民
历经五年的研发 , 大立科技终于在2008年取得了初步成果 , 成功研制出320×240 35μm红外热成像探测器芯片 , 并成功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 无疑也为我国红外产业的国产化发展增添了信心 。

但2008年大立科技研发的探测器还较为低端 , 只能小规模自主替代进口芯片 , 直到2013年才真正实现完全替代 。

2009年 , 大立科技研制了384×288 35μm探测器;2012年 , 其又成功研制出160×120、384×288、640×480 25um探测器;2014年研发640×480 17μm探测器;2017年冲进高端行列 , 研制出1280×1024探测器;2018年研制成功1920×1080探测器 , 并紧接在2019年研制3072×2048探测器 , 成功实现在像素层面领先国外水平 。

从军事技术封锁到抗疫立神功,国产红外芯片十年崛起路
文章图片

▲大立科技1920x1080像素非制冷焦平面探测器成像效果


从布局研发到基本实现进口替代 , 大立科技整整走了十年 。 如今 , 其产业链已覆盖红外热成像探测器、机芯、整机系统等多个环节 , 拥有军品非制冷焦平面红外探测器(非晶硅)产业化基地 , 成为我国少数拥有红外热成像技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公司之一 。

3、睿创微纳:专攻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探测器
相比于高德红外和大立科技 , 成立于2009年的睿创微纳则显得尤为年轻 , 其前身为睿创有限 , 直到2016年才更名为睿创微纳 。 同时 , 它在2010年还成立了一家全资子公司艾睿光电 , 专攻非制冷红外热成像探测器芯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