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的学问」紫砂壶之调砂、铺砂、抽砂工艺,你分得清吗?
紫砂壶的工艺技巧众多 , 而且处于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 。 一代代的紫砂艺人们在不断开发新工艺的同时也将老工艺完善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
紫砂装饰手法自明代起便兴起 , 用以增加紫砂壶的观赏性以及其艺术效果 , 常见的有刻绘、彩绘、泥绘、绞泥、铺砂等等 , 不同的手法与紫砂壶表达的意境相融合 , 表达出更强烈的视觉效果 。
其中调砂、铺砂、抽砂这三种工艺在众多的紫砂工艺中是非常有代表性的装饰之一 。
本文插图
△清初 调砂平盖圆壶
本文插图
但凡制壶高手 , 首先是炼泥和调砂的高手 。 历代制壶大师除精于选泥外 , 还善于调砂 , 但各家都谨守独家调砂的秘密 , 以保证自己做出来的壶有与众不同的个性 , 以增强艺术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
调砂工艺是指在练生泥时加入了一定比例或粗或细的熟或半熟砂粒 , 以提高颗粒密度 。
调砂可以增强泥料的可塑性 , 制壶过程中泥料如太粗则制作费劲 , 如太细制作时则易黏手 , 调入合适的砂还方便制壶 。 烧成成品由于里面含砂 , 增强了透气性 , 更利于泡茶 。
本文插图
△清康熙 陈鸣远制廉斋铭乌泥束腰壶
调入的颗粒和基泥属于同一种矿料 , 称为本色调砂;调入的颗粒和基泥不属于同一种矿料 , 称为异色调砂 。
【「喝茶的学问」紫砂壶之调砂、铺砂、抽砂工艺,你分得清吗?】本色砂调入原泥中 , 由于泥料质性相同 , 烧成后胎质色泽不会产生较大变化 , 但基泥中的颗粒含量有所增加 , 主要起到增强坯体骨架的作用 , 因为砂在烧制的过程中是不收缩的 , 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成品率 。 对于一些质性较软的颗粒 , 还需对颗粒进行600~800℃的素烧以增加强度 , 否则颗粒在成型过程中易被工具压碎而造成器表拖尾现象 。
如朱泥泥料大多收缩和变形率均比较大 , 不利于单独制作大型作品 , 需凭借调砂的方法增加坯体强度 , 这样的坯体烧成后整体收缩及变形减小 , 提高了烧成成品率 。 因此现代所见朱泥壶大多掺以粗砂颗粒或以熟料(熟料是将成品泥素烧后研磨成的粉料)支撑 。
异色调砂因调入的颗粒和基泥色泽、质性等不同 , 会产生不同的色泽效果 。 若调入颗粒质性较硬时 , 烧成后器表颗粒凸显 , 呈粗梨皮状;当调入颗粒质性较软时 , 烧成后器表会产生细微的凹点状 。 颗粒质性越软 , 凹点就越明显 , 形成一种犹如桔皮状的肌理效果 。
“
本文插图
铺砂工艺是指紫砂坯体在制作过程中 , 把不同泥色的熟砂(烧好的紫砂)敲碎成小砂粒(1毫米直径) , 采用铺、点、撒等方法 , 施于尚有一定湿度的坯体(即生胚)表面 , 再敲打平整 , 使砂粒嵌入坯体表层之内 。
铺砂主要起到点缀装饰的作用 , 使烧成后的紫砂器表面铺入的砂点和胎质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效果 , “珠粒隐现 , 光闪夺目” 。 一般是紫泥(深紫色)上铺段泥点儿(黄色) 。
本文插图
△清中期 龚心钊旧藏杨彭年制、陈曼生刻香蘅款紫泥粉彩泥百衲壶
铺砂颗粒的质性一般要求高于或等同于坯体颗粒质性 。 质性相抗衡 , 才能砥砺相融 。 如质性较软 , 会造成制作时颗粒拖尾及烧成后因颗粒收缩较大而产生和胎质不相融的现象 。
推荐阅读
- 医学江湖|最新公布的科学长寿法,喝茶只能排第13
- 散文诗歌诗词悦读|老话儿30句:有品德不贱,有学问不贫
- 健康|喝茶越浓越好?医生:喝浓茶对身体的不良影响,爱喝的人要注意了
- 舌尖学问|不放油酥的葱花饼 外酥里软口感好 非常好吃
- 舌尖学问|夏季吃什么菜既开胃又下火 试试这些开胃菜 简单好做 清淡不油腻
- 舌尖学问|美食分享:酸辣豆芽、皮蛋豆腐、叉烧肉炒饭、水煮豆腐
- 舌尖学问|凉拌黄瓜卷,加上松花蛋,好吃又好看,健康养生有营养
- 舌尖学问|黄瓜小咸菜的家庭做法,爽口又下饭,一次多做点,放3个月都不坏
- 舌尖学问|不用烤箱,不用打蛋器,也能做出健康可口又好看的夏日甜品
- |化妆品标签上的批准文号或备案号有什么学问? 这个总结一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