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仁#兴我家邦 专访院士李德仁
【#李德仁#兴我家邦 专访院士李德仁】大年初一,得到火神山医院正式动工的消息,身处武汉的李德仁院士立即布置展开科研,利用航天遥感手段采集医院施工前后的卫星照片,开展环境监测评估 。
文章图片
图为李德仁院士在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指导研究生开展雷达干涉测量研究 。金文杰 摄
李德仁,湖北省唯一的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1939年生于江苏泰县,196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现武汉大学遥感学院)后,一直从事地球空间信息学的教学研究和科研攻关 。疫情发生以来,李德仁院士指导团队,就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进行评估,为疫情防控提供技术支持 。
是什么动力,让这位年过八旬的院士主动请战,指导利用地理空间技术手段参与武汉保卫战?李德仁在接受本网采访人员采访时回答:“我们家训中第一句就是‘爱我中华、兴我家邦’ 。国家有难,我不能袖手旁观,要做力所能及的事 。”
我们现在身处一个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交叉融合的时代
问:在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过程中,您和您的团队做了哪些工作?
李德仁:火神山、雷神山医院的建设受到全国人民高度关注 。看到消息后,我就在思考,如何用自己的专长为国家多做事,用智慧化的手段来应对异常情况 。
1月25日起,我联系团队成员,协调合作单位搜集医院施工前的照片,并与后面几天的照片进行比对研究 。工作组首先获取2019年10月29日高分二号卫星拍到的照片,全色多光谱影像显示,拟建火神山医院的区域当时无任何建筑物 。1月26日,医院建设3天后的卫星图片显示,北区箱式板房基础建筑工作基本完成,其他区域也在进行 。1月29日的夜间图片显示,医院工地的夜间平均亮度是北侧住宅小区的4.3倍、西侧道路的9.48倍,说明工地上正在开展极其高强度的建设活动 。1月31日的照片可以看出,医院板房区域场地平整,地基建设已经完成,集装箱板房已经批量进场 。后来又对雷神山医院进行了监测 。我们把卫星照片发出来,既是为医院建设提供数据支持,也是告诉大家,卫星在天上看,这两座医院建得很快 。
在火神山医院建设中,人们关心火神山旁边的湖水有没有受到污染 。我提出用珠海一号高光谱遥感卫星监测 。它有20多个光谱,可以从湖里对高光谱取样,把动工之前和动工之后做对比,看看光谱有没有变化 。同时,我们团队又用中国的高分三号和欧洲的雷达卫星进行遥感监测 。评估显示,地表稳定,对水没有污染,医院建设对周边环境没有造成损害 。
问:除了这两座医院的建设,您所研究的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在抗疫期间还在哪些方面发挥了作用?
李德仁:地理空间信息学分成三块:遥感、导航和地理信息 。监测医院建设用的是遥感技术 。北斗导航定位用于提高精度,指挥交通管理、运输物资以及医院里消杀、送饭、送医疗器材的机器人、4000辆保证医务人员上下班的城市电动自行车等 。还有智慧城市建设,把城市分成16000个100米×100米的网格,由下沉社区的干部补充采集大量数据,实现网格化精细管理,在“四类人员”的隔离与收治中发挥了作用 。这次能够比较快地控制疫情,与时空数据集中、网格精细化管理有一定关系 。
问:通过这次疫情防控实践,遥感技术和大数据未来如何在应急管理中更好发挥作用?
李德仁:应急管理是国家的重大课题 。疫情发生后,作为科技工作者,我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智慧化手段应对疫情,更好地运用数据和技术手段降低损失 。我们现在身处一个物理空间和网络空间交叉融合的时代,通过测绘、遥感等技术手段获取各种时空大数据,通过地理空间信息、时空大数据实现自动化管理,比如,让机器人、无人机更多地参与工作,可以在尽量不影响人们社会活动的情况下防控疫情 。
推荐阅读
- 央视总台记者专访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中央出手给香港生机 助其走出困局
- 镜头专访《中国医生》战疫版制片人:用真实镜头记录战疫中的“英雄亦凡人”
- 专访弘鼎基金合伙人李昆陵:实现乡村振兴,需要扶持中小企业
- 猕猴桃我家有个合作社(第一落点·小家看小康④)
- 我家有个合作社(第一落点·小家看小康④)
- 我家有个合作社(第一落点·小家看小康④)我家有个合作社(第一落点·小家看小康④)
- 专访养育届的“仙女教父”、游戏力理论创始人科恩:中国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太高了
- 我家有个合作社:“85后”大学生回乡创业记
- 珠峰面对面丨专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 揭秘珠峰测高背后故事
- 专访IMF总裁:预计今年超170国人均收入负增长,修复经济伤疤至关重要|《财经》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