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芯片战争:十字路口的杭州( 四 )
2014年9月 , 被称为“大基金”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基金挂牌成立 , 规模上千亿 。 无锡长电成为“大基金”的支持企业之一 , 在2015年蛇吞象收购星科金朋 , 成为全球第三大芯片封测巨头 。
之前坐看省内“赛马”的南京也突然发力 , 在2015年引入台积电12英寸晶圆厂 , 2018年工厂建成投产 , 成为国内目前为止工艺最先进的量产线 。 台积电的到来 , 吸引新思科技、ARM等越来越多的产业链公司落户 , 短短几年时间 , 南京已经形成了一个芯片半导体产业集群 , 江苏的集成电路实力更如猛虎添翼 。
04
在上海和江苏你追我赶之时 , 这一时期的浙江显得有些“佛系” 。 从世纪初的全国第二 , 到17年的全国第五 , 后边还跟着湖北、安徽、福建、四川、重庆等一群“死磕”芯片的对手 , 掉出前十不是没有可能 。
“浙江不同于江苏和上海的地方在于 , 浙江对外资的欢迎程度没那么高 , 整个省的经济基础是民营经济 。 没有外资公司的技术引进、转移和扩散 , 浙江的芯片产业发展没那么成熟 。 ”2019年 , 某知名投资机构负责人在接受微信公众号“CV智识”采访时分析道 。
在2000-2017的漫长时间里 , 除了宁波在承接上海半导体产业的外溢上较为主动 , 整个浙江的芯片产业几乎完全靠民营企业自力更生 。 尽管如此 , 浙江还是涌现出了士兰微、中天微、矽力杰、华澜微、中科微等一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拥有话语权的芯片企业 , 在芯片设计和半导体材料领域站到了全国一流 。
作为浙江芯片产业的龙头 , 省会杭州本应承担起更多责任 。
2003年 , 面对国际芯片业者在长三角地区大手笔投资的热情 , 《浙江日报》在新闻中曾满怀期待地憧憬:“我省集成电路产业可以通过‘接轨上海’的策略 , 顺势引进封装测试企业…… ‘接轨上海’使具有一定设计基础的杭州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 ”2017年 , 杭州市经信委电子信息产业处却只能不无遗憾地总结:“在长三角高歌猛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10年征程中……杭州市虽有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基础、良好条件和先发优势 , 但在发展集成电路产业方面成为了比较失落的十年 , 甚至基本未成功引进一家集成电路制造企业……”
南京的经验证明了:一座半导体制造厂能够带起一个经济开发区 。 而杭州本土企业受制于严格的土地、能耗、环评等因素 , 只能发力于芯片设计与材料 , 与制造厂的集聚效应不可同日而语 。
从1999年阿里巴巴的成立 , 整个新世纪 , 杭州得益于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蒙眼狂奔” 。 而当2018年互联网金融集体爆雷 , 中兴通讯芯片危机事件传来 , 硬科技公司的意义才凸显出来 。
知名财经自媒体“饭统戴老板”曾在《中国芯酸往事》中评述:“近年来 , 关于‘上海为什么失去互联网’这一话题的讨论甚嚣尘上 。 除了网友总结的种种原因之外 , 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原因:上海在互联网发展最快的2000年之后 , 倾尽资源支持集成电路 , 把张江高科里塞满了各类芯片设计、制造、服务公司 , 曾经产值占全国一半 。 而这条路 , 无疑是最难走的路 , 也是最不容易出成绩的路 , 却又是最应该坚持的路 。 ”
2017年9月 , 杭州市人民政府印发《杭州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规划》 , 提出到2020年底 , 全市集成电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力争达到500亿元;2018年7月 , 杭州又出台《杭州市进一步鼓励集成电路产业加快发展的专项政策》 , 推出了一系列具体补贴政策 。 2018年 , 杭州市拨款5600万 , 专项资助了26个集成电路项目 。
中国领先的存储控制器芯片企业华澜微告诉B12 , 企业切实感受到了变化:“杭州现在对芯片产业支持力度较大 , 较以往更具体、更快捷 , 减轻了企业研发投入的压力 。 ”
推荐阅读
- 归芯似箭!芯片巨头回A旅程正式开启,科创板申请已获受理,200亿募资将成科创吸金王
- 长三角协同创新 江苏发力点在哪里
- 协同创新长三角协同创新 江苏发力点在哪里
- 长三角重点区域加码新基建打造“新”优势
- 一体化发展上海:打造长三角一体化增长极
- 吴江“在这里,5分钟走遍苏浙沪!”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江苏吴江走访见闻
- 浙江:绘制长三角一体化“工笔画”浙江:绘制长三角一体化“工笔画”
- 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江苏吴江走访见闻
- 浙江:绘制长三角一体化“工笔画”
- 日美芯片摩擦启示录,美国故技重施,中国芯片如何突围?【附下载】| 智东西内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