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产业扶贫,如何提质增效( 二 )


“产业发展、品质提升,关键还要靠科技 。”韩长赋说,今年要继续加大产业技术专家组选派和农技推广特聘计划实施力度,在52个未摘帽县建立产业技术顾问制度,把深度贫困地区种植较多的花卉、猕猴桃、大枣等纳入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向深度贫困地区倾斜,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项目全部面向贫困地区实施 。
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给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来更大的不确定性 。中国农业大学文科讲席教授、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李小云建议,要深入分析研判疫情影响,针对生产、销售等各个方面,加强市场、自然、疫病等风险评估,建立预警机制,做好信息发布、产品营销、技术服务、保险保障等防范应对工作 。
利益联结、确保质量,在“育主体”“带农户”上下功夫
近年来“三区三州”贫困县已引进和培育1200多家龙头企业、5.6万家农民合作社,52个未摘帽县的近三分之二贫困人口有新型经营主体带动 。但龙头企业规模依然偏小,农民合作社带动能力依然较弱,一些地方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与贫困户脱贫还存在“两张皮”现象,这必然会降低脱贫攻坚的成色和质量 。
针对这些问题,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扶贫研究院院长张琦建议,要密切扶贫产业的利益联结机制,在“育主体”“带农户”上下更多功夫,同时规范产业扶贫资金管理,对目前到人到户的量化资金进行全面摸底 。
【「产业」产业扶贫,如何提质增效】“‘育主体’就是要大力培育联贫带贫主体 。组织更多农产品加工、物流营销、电商等大中型龙头企业到贫困地区对接洽谈,引导建设订单基地和扶贫车间 。规范提升农民合作社发展水平,增强服务农民、带动脱贫能力 。”韩长赋说,积极推动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出台的支农支小再贷款等金融支持政策向贫困地区倾斜,加大对带贫主体的贷款优惠和贴息支持 。
韩长赋认为,“带农户”就是要加快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总结推广一批典型带贫模式,引导各类主体通过订单生产、就业务工、生产托管、股份合作、资产租赁等多种方式,探索建立产业扶持政策与带贫效果挂钩机制,实现稳定利益联结,杜绝“一发了之”“一股了之”等简单帮扶 。
返乡和在乡创业人员是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另一个重要群体 。专家建议,要落实好返乡农民工创业补贴、贷款贴息、技能培训等扶持政策,用好用活产业帮扶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培育更多创业创新主体,积极推动在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带动贫困户就业增收 。
《光明日报》( 2020年04月19日 03版)
[ 责编:孙宗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