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明行为如何止?——北京首次立法治理不文明行为透视

新华社北京6月2日电 题:不文明行为如何止?——北京首次立法治理不文明行为透视
新华社采访人员邰思聪、赵琬微、魏梦佳
乱丢烟头、纸屑、塑料袋等废弃物;从楼上往下抛掷物品;随意倾倒生活垃圾 , 不按规定进行垃圾分类……从今年6月1日起 , 在北京 , 29项不文明行为开始受到法律限制 , 不文明行为的当事人也会受到处罚 。
精神文明立法 坚决抵制不文明行为
每天清晨 , 北京市民穿梭于各大公交、地铁站台之间 。 不同时间段 , 总有一群身着“柠檬黄”制服的公共文明引导员“陪伴”大家 , 刘翚便是其中一员 。
作为北京市东城区公共文明引导员建国门中队的队长 , 刘翚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近11年 , 11年的文明引导工作 , 让她见证了北京这座国际化都市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 。
“我最开始在站台上引导 , 抽烟、随地吐痰、插队抢座的现象很多 , 劝阻了有些人也不听 , 甚至还会辱骂引导员 , 挺不容易的 。 ”刘翚表示 , 文明引导员在公交站台、公园景区、体育场馆等公共场所“不厌其烦”地劝导游人 , 这么多年下来 , 不文明现象的确少了很多 。
今年4月 , 北京市第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 北京 , 这座人口超过2100万的超大城市 , 将严格整治随地吐痰、采挖公园植物等不文明行为 。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小妹介绍 , 作为北京市第一部关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地方性法规 , 《北京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广泛听取了民意 。 最终 , 包括公共卫生、公共场所秩序、交通出行、社区生活、旅游、网络电信等领域的29项不文明行为被列入其中 。
“大家都反感不文明行为 , 对不文明行为立法就是要向这些行为说‘不’ , 让大家清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 。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研究员马一德说 。
取证难、处罚难 不文明行为监管难点多
市民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 但不文明现象仍有发生 。 不少公园、景区管理人员表示 , 将不文明行为入法对惩治不文明现象帮助很大 , 但在实际巡查和执法过程中 , 仍面临不少难题 。
——缺少执法权 。 北京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刘雪梅表示 , 一直以来 , 公园对产生不文明行为的游客只能进行劝导 。 “有的游客不听劝导 , 心生怨念 , 出门就打电话投诉我们 。 规劝无法震慑 , 但报警又小题大做 。 ”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公园管理处调研员刘涛表示 , 在实际工作中 , 园林局、公园景区缺少执法权 , 对不文明行为以劝阻为主 , 还需游客自觉 。
——不文明行为取证难 。 受访基层城管执法部门人员表示 , 由于很多不文明行为比较隐蔽并且缺少有效的取证措施 , 惩罚便无法实施 。 刘翚告诉采访人员 , 例如北京火车站这样流动人员密集的区域 , 即使等执法人员到达现场进行处罚 , 不文明行为当事人也早就走掉了 。
——监管力量薄弱 。 刘涛表示 , 北京全市城乡各类公园上千家 , 80%以上没有单独的管理机构 , 很多开放性公园、绿地 , 游客出入方便 , 没有那么多管理力量 。 北京市属公园还能配备一些管理人员 , 但其他开放性的绿地、新建的森林公园、口袋公园等都没有单独的管理机构 , 只有养护队伍 , 没有力量对不文明行为进行监督 。
——游客自身素质有待提升 。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王磊说 , 对于重点治理的不文明行为 , 靠执法人员“抓”的成本很高 , 操作上也很难“抓全” , 因此一些人会存在侥幸心理 。 游客自身素质提高了 , 不文明行为才能减少 。
惩罚不是目的 自觉遵守才能更文明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 今年4月以来 , 北京市已有多名游客因不文明行为受到“一处受罚 , 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 , 用联合惩戒的方式帮助市民和游客养成安全出行、文明旅游的习惯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