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日报』「夜读」茶卡:高处一片青盐世界( 二 )


《汉书》记载:“临羌(今湟源县)西北至塞外 , 有西王母室、仙海(今青海湖)、盐池(今茶卡盐湖) 。 ”书中还记载 , 盐池原是西羌故地 。 于是很多人推测 , 早在三千年前 , 生活在这里的羌人就对盐池有了原始的开发利用 。
2007年 , 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展开 , 在离茶卡盐湖不远的地方 , 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处4000多年前青铜时代的古文化遗址 。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馆辛峰说:“遗址被砂石和泥土覆盖 , 经过雨水冲刷后 , 有许多砂质残片出土 。 经鉴定 , 这是一处距今有4000至4500年的诺木洪文化遗址 。 这说明 , 早在4000年前 , 青海先民们就生活在茶卡盐湖周边 。 ”
景颇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 , 他们生活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县 。 景颇是羌语 , 意思是挖盐的人 。 按照景颇族创世史诗《日瑙斋瓦》里描述 , 景颇族原是羌人中的一支 , “先秦和两汉时期 , 甘青地区的氐羌文化就曾南移 , 也许就在那样的机缘下 , 茶卡的挖盐人一路南下到了云南 。 ”程起骏说 。
茶卡还是丝绸之路青海道和唐蕃古道上的要冲 。 “不管是远行到西域 , 还是到西藏 , 往来的商旅都要经过茶卡 。 漫漫长路上所需的盐就需要在这里补充 。 在离茶卡五十公里的地方 , 就曾出土过东罗马金币 。 ”程起骏说 。 也是因为盐 , 茶卡地区也是许多政权比争的地区 。
汉武帝就曾派霍去病“破匈奴 , 取河西地 , 开湟中” , 之后设置了护羌校尉 , 这样不仅可以管理和制约羌人 , 同时还可以取得更多的盐 。
『青海日报』「夜读」茶卡:高处一片青盐世界
文章图片
为了获取更多的盐 , 西汉元始年间 , 王莽派遣了中郎将平宪等人 , 到达鲜水(今青海湖)和盐池 。 《青海通史》记载 , 平宪等人带着大量的金银财宝 , 诱惑茶卡盐湖周边的羌人首领 , 自愿归附新朝 , 献上土地 , 并向朝廷提供所需的食盐 。 在诱惑不成的情况下 , 又威逼羌人 。 慑于武力 , 羌人只能俯首称臣 , 同意让出鲜水和盐池 。 王莽得到西海后 , 设立了西海四都 , 控制了盐的出入 。
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内 , 茶卡盐湖所产的盐源源不断地运往各地 , 解决了许多地方食盐不足的情况 。 明朝医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称:“西海有盐池 , 所产青盐即可明目、消肿 。 ”可以说 , 这给茶卡盐湖的盐给予了极高评价 。
海西乌兰县茶卡镇附近的蒙古族同胞举行茶卡盐湖祭礼活动 , 盐湖祭礼 , 就是古老的盐湖文化的一种 。
每年农历五月十五 , 白刺花如雪的季节 , 茶卡盐湖周围的蒙古族同胞 , 都要聚集在一起 , 举行茶卡盐湖的祭敖包活动 。 这是一种古老的盐湖文化 。 长长的摩托车车队 , 显示了盐湖祭典那广泛的民间基础 。 摩托车上的柏树枝和红柳枝的装饰 , 记录着盐湖祭典的古老色彩 。 各种祭品 , 不断堆积 , 满含着人们对盐湖之神的虔诚拥戴 。
据说 , 茶卡盐湖原来有三个敖包 , 与三个蒙古部落有关 。 后来合在一起 , 专门祭这一个盐湖敖包神 。 茶卡盐湖庆典活动 , 是以喇嘛的诵经为线索而贯穿起来的 。
首先 , 通过诵经 , 对人们所献的礼物开光 , 或说对所献的礼物进行净化 。 这些礼物被称作“五保包”“五保瓶” , 还有青稞、酥油、饮品等 。 “五保”是保护东南西北中的万事万物 , 反映了盐湖之神的神通广大 。 随着人们陆续地到来 , “五保”礼品越积越多 , 炒青稞 , 也装满了一袋又一袋 。
临时供奉盐湖神位的是一顶白色小帐房 , 五彩缎子旗表示这里是神袛所在地 。 奶酪、酥油、酥油灯是神圣的供品 。
茶卡盐湖的神灵 , 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呢?其神像就供奉在喇嘛诵经的白色帐子里 。 不看不知道 , 看一眼 , 你就会终生难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