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麻醉管理


儿童时期白内障根据发生时间的不同 , 可以分为先天性、婴儿型和青少年型三类 。 先天性白内障在出生时即已存在 , 但可能会被忽视 , 直到对儿童的视功能产生影响或发展成白瞳症时才会被注意到 , 婴儿型白内障在生后2年内发生 , 青少年型白内障在10岁内发生 。 及时治疗非常有必要 , 但是小儿眼科手术的麻醉还存在着很多特殊的挑战 , 包括眼内压的控制、眼心反射的察觉、对药物相互作用的完全了解、流畅麻醉的维持和出现 , 以及术后恶心呕吐的控制和预防 。
NO.1
手术常规和麻醉药品的选择
婴儿和儿童可以通过静脉注射和吸入等技术来进行诱导麻醉 , 但是对要做白内障手术的年纪小的孩子进行全身麻醉 , 大部分是在孩子麻醉后再给予吸入性药物 。 一个重要的例外是儿童患儿有个人的或家族性的恶性体温过高病史 , 这时吸入药物就是禁忌的 。
七氟醚是儿童麻醉诱导药物选择之一 , 因为它味道很小 , 同时对气道的刺激也很小 。 全身麻醉也许会用吸入空气和氧气中掺杂的七氟醚、异氟烷、地氟烷来维持 。 当用来麻醉诱导的时候 , 地氟烷会与气道反应性增加相关联 , 主要用于全身麻醉的维持 。
异丙酚是一种儿童白内障手术静脉给药的诱导药物 , 适合于那些手术前就有静脉给药途径的患儿 。 异丙酚是一种异丙基酚 , 起效快 , 效力结束得也快 。 静脉注射治疗剂量的异丙酚会产生快速的催眠 , 并伴有最小的兴奋性和术后最小的残余量 , 相信它也有止吐药的效果 。 很少的异丙酚的静脉推注剂量经常用于年龄大一些的孩子 , 因为在给孩子放置导气装置之前 , 或气管内插管放置喉罩之前 , 它会使孩子进入深度麻醉 。
盐酸氯胺酮是一种分离麻醉剂 , 可以被用于麻醉的诱导和维持 , 有时可被用于手术操作时间较短的患儿 , 如麻醉下的检查 。 5~7mg/kg剂量的肌内注射能够提供大约30分钟的麻醉 。 另外 , 添加前述剂量的1/2 , 则可以静脉给药 。 重复这个剂量 , 则药力延长 。 该药物的主要副作用包括心动过速、高血压、喉痉挛、强直性痉挛、唾液分泌过多、恶性呕吐、复视、眼球震颤、眼内压升高(对于那些患有青光眼的儿童 , 更应该记得) 。
在麻醉期间 , 对眼内压一向正常的患者 , 压力的增大会产生永久的视觉丧失 。 当眼内压相当高的时候 , 如果眼球已被穿通 , 便会使血管破裂 , 然后出血 。 当眼内被穿通时 , 眼内压就变成了大气压 , 任何压力的增高就会导致虹膜和晶状体的脱出 , 造成玻璃体的缺失 。 在儿童白内障手术如此精细的眼内操作中适当的控制眼压是关键 , 此时氯胺酮就不是可选的药物 。
在麻醉期间 , 患者麻醉深度改变的时候 , 就会出现贝尔现象 , 表现为眼睛的向上(或有时向下)运动 。 通常是患者未醒 , 却出现较浅麻醉的信号 。 当角膜测量、A超或者B超扫描难完成或不可能完成时可在这种麻醉下进行操作 。 麻醉者应该严密观察患者的反应变化 , 随时准备深入麻醉以保证操作顺利进行 。
#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麻醉管理
本文插图

【#白内障#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的麻醉管理】NO.2
眼心反射
当眼球压力发生变化或者牵拉眼外肌、结膜或眼眶组织时能诱导出眼心反射 。 传入支是三叉神经 , 传出支是迷走神经 。 虽然眼心反射通常与心动过缓相关 , 事实上 , 任何节律异常 , 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心搏骤停均能观察到 。 儿童迷走神经反应性较高 , 因此更容易出现这个问题 。 如果出现心律失常 , 首先应该告知手术医生停止手术 。 同时 , 麻醉者应确定麻醉的深度及通道的状态是否合适 。 通常 , 心脏的频率及节律在20秒内恢复至基线水平 。
NO.3
术中和术后疼痛的预防和处理
手术期间止痛给药最普遍的是对乙酰氨基酚、痛力克、麻醉药(吗啡和芬太尼)和右旋美托咪啶 。 对乙酰氨基酚(20~40mg/kg)在麻醉诱导后使用 。 一旦建立起静脉给药途径 , 还会使用痛力克(0.5mg/kg) 。 如果必要的话 , 麻醉药(吗啡0.1mg/kg , 或芬太尼1~2μg/kg)可以按分份给药 。 如果能够抑制迟发性急症和手术后呼吸抑制 , 那么就不应该给很小的婴儿使用麻醉药 。 同时 , 在这类人群中应该应用右托咪啶以抑制迟发性急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