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为有源头清水来——深圳“驯水记”( 二 )
“这些河道里挖出的底泥 , 我们先从中把沙子洗出来用作建材 , 剩下的淤泥做成泥饼 , 烧结成环保透水砖 。 ”底泥处理厂运营单位中电建副总工程师翟德勤说 。
文章图片
经过治理的深圳茅洲河支流清澈见底(2019年12月23日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 梁旭 摄
据测算 , 茅洲河全流域需处理底泥500万方 , 这家底泥处理厂月处理15万方 。 2016年以来 , 中电建在底泥处理领域完成专利申请超过40项 , 其中14项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
为切断污染源 , 深圳通过升级改造一批、整合搬迁一批、关停取缔一批等措施 , 完成全市1.4万余家“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 , 并建设多个环保科技创新产业园 , 推动高排放企业入园管理、环保升级、集聚发展 。
除去“散乱污” , 转型“高精尖” , 深圳以河流建设为抓手 , 努力将治水的“投入”转化为产业升级的“产出” 。
【『新华网』为有源头清水来——深圳“驯水记”】在茅洲河畔低矮的旧工业楼群中 , 全至科技创新园非常显眼 。 “它的前身是茅洲山工业区 , 原有39家五金制品、配件包装、塑胶生产等传统企业 , 年产值1.2亿元 。 ”园区总经理曾楚恒说 , 改造升级后进驻科技企业180多家 , 年产值达到80亿元 。
这只是一个缩影 , 茅洲河流域通过环境整治释放出15平方公里土地 , 拓展了重大产业项目、重要基础设施的布局空间 , 产业承载能力显著增强 , 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 。
采访人员看到 , 这里已从昔日的“散乱污”、劳动密集型企业云集 , 到如今天安数码城、长江股份等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和上市企业入驻 , 茅洲河流域正成为当地产业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
不同于茅洲河 , 以高档写字楼为主的深圳河流域 , 因水环境的持续改善 , 聚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创新企业 。 “落户创业工场 , 公司看中的既是当地的营商环境 , 更是日益改善的生态环境 。 ”深圳显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丁克说 。
一年多来 , 位于深圳河中游的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工场已引进人工智能、电子信息等领域创新企业25家 , 新增知识产权349项 。
2019年 , 深圳GDP突破2.6万亿元 , 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700家 , 万元GDP水耗由2010年的19.95立方米下降到7.93立方米 , 处于全国领先水平 。
“经济增长和单位水耗指标走出了一条‘背道而驰’的曲线 。 ”深圳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吴思康说 , 用更少资源、更少环境代价 , 去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 , 深圳在水污染防治中走出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 。
和谐共生
文章图片
市民在深圳观澜河人工湿地公园散步(2019年12月22日摄) 。 新华社采访人员 梁旭 摄
美人蕉、簕杜鹃、香根草等数十种花草 , 在占地4.3万平方米的观澜河人工湿地公园随风摇曳 。 每到傍晚或周末 , 这个集人工湿地、生态氧化池、生态砾石床、生命之泉、生态堤岸为一体的休闲公园 , 成为市民游客的“打卡点” 。
“如果小跑起来 , 5分钟可走完 。 若是放慢脚步 , 蹲下身来亲近一花一草、一虫一鸟 , 那是千百次都不够的 。 ”市民许小玲说 。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 , 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 深圳以河为轴、以水为魂 , 打造集行洪通道、生态廊道、休闲漫道、绿产链道、文化驿道“五道合一”的千里碧道行动 , 实现功能型河道向服务型城市公共空间转变 , 真正做到“还水于民” 。
作为深圳一大“网红点” , 燕罗湿地公园融合海绵城市建设理念 , 通过自然积存、自然渗透、水质净化等措施 , 使得污水、雨水经处理达标后就近回补河道 , 同时营造动植物栖息地 , 构建人水和谐共生的生态环境 。
推荐阅读
- #推荐#英外相竟逼问中国“病毒源头”?还这么说!有人撺掇拿华为“算账”
- 『新华网』菲律宾贫民区发生大火 空军出动直升机协助处置
- [孟津]孟津剪纸:剪刀舞处纸生花
- #新华网#韩国单日新增新冠病例数降至20例以下
- 【新华网】俄罗斯或暂停多种粮食出口6周
- 「新华网」英国将成立跨领域工作组推动新冠疫苗开发
- 疫情@划破疫情阴霾,展现凡人大爱——“中国网事·感动2020”一季度网络感动人物群像扫描-新华网
- 「新华网」立陶宛:戴口罩的婚礼
- [特朗普]美国部分州严格执行“居家令”,特朗普:我认为有些措施太严厉
- 「新华网」纽约联合国总部全体员工远程办公期延长至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