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意」一向出口的义乌,做起了进口生意( 二 )


【「生意」一向出口的义乌 , 做起了进口生意 】同时 , 考虑到境外疫情蔓延的大背景 , 义乌市委改革办主任徐剑认为 , “综保区获批对促进全球贸易链畅通具有积极推动作用 。 ”
02「生意」一向出口的义乌,做起了进口生意
图片
国际商贸城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采访人员 朱玫洁 摄在义乌语境下 , 综保区获批不是终点 , 而是一个新起点 。 要加快向“万亿级贸易规模”跃升 , 还必须在质量、标准、通关、支付、金融、物流等领域全方位变革 。 这也意味着 , 义乌第六代市场建设面临更大的挑战 。
去年8月 , 义乌首次公开表示 , 将发展以新型进口市场为标志核心、线上线下数字化联动、全球化布局、货通天下的第六代市场 , “让全球商人依托义乌自贸特区平台 , 便利自由开展全球贸易” 。
不久后的世界义乌人大会上 , 义乌市委书记林毅再次强调了这一新定位 , 并表示将“围绕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 , 把打造第六代市场作为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 。 ”
事实上 , 从“鸡毛换糖”的货郎到义乌国际商贸城市场 , 40多年来 , 义乌市场已经历五代更迭(注:湖清门市场——新马路市场——城中路市场——篁园和宾王市场——国际商贸城市场) , 如今的第六代市场 , 重点有三:进口、数字化和便利自由贸易 。
众所周知 , 小商品出口是义乌之所以成为义乌的基石 。 在进出口统计中 , 出口是绝对的主力 , 2018年占比高达98.5% 。
2018年 , 县级市义乌的出口总额为2521.6亿元 , 占浙江全省出口总额(21182亿元)的11.9% , 同期 , 浙江省出口占全国的12.9% 。
也因此 , 国际贸易外部环境的一点波动 , 落到义乌身上 , 也容易引发较大的影响 。 城叔了解到 , 此次疫情中 , 当地不少企业 , 尤其是非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商 , 都遭遇了海外订单被暂缓、取消的情况 , 面临较大生存压力 。
而除去新冠病毒这只“黑天鹅” , 近年来 , 义乌出口的增长势头已有所放缓 。
2014年、2015年出口总额增速分别达到29.2%、44.3% , 2016年、2017年放缓至4.7% , 2018年、2019年略微回升为9.2%、13.7% 。
对义乌来说 , 出口强当然是好事 , 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 风险是显而易见的 。 进口短板急需补上 。
从大环境来看 , 我国长期以来业已形成的重出口、轻进口的贸易发展方式也在发生着根本性的转向 , 2018年开始举办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是一大标志 。
义乌发力进口 , 势在必行 。 在此之前 , 当地已铺垫多时 。
2011年 , 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落户义乌 , 为进口贸易发展提供新的平台 。 次年 , 首届义乌进口商品展应运而生 。 至2019年 , 提出“买全球 , 卖全球”的义乌进博会(中国义乌进口商品博览会)设立有2102个展位 , 吸引全球1000多家企业参展 , 已具有一定规模 。
“义乌很早就在批发市场的基础上建立了进口商品馆 , 它的进口规模在国内是领先的 。 ”赵萍认为 , 从过去单一出口到大规模发展进口业务 , “配合综合保税区 , 会使它的进出口业务变得更加繁荣 。 ”
数据显示 , 从2016年到2019年 , 义乌进出口总额中 , 进口占比从1.25%提高至3.34% 。 其中 , 保税的作用不容忽视 , 尤其是跨境电商来说 。
2019年 , 义乌跨境电子商务进出口(包括保税电商、电子商务、保税电商A三类)累计进出口9.8亿元 , 其中保税电商进口值近9亿元 。
实际上 , 被视为义乌第六代市场试验田的中国进口商品城孵化区 , 也与保税模式密切相关 。
这个被期冀助力义乌进口市场跨越式发展的载体 , 于2019年11月13日开业 。 当时有报道称 , “将通过与保税物流中心(B型)充分联动 , 大力推行‘保税+展示’ , ‘保税+跨境’ , ‘保税+转口’等新业态模式 , 构建全渠道进口商品贸易中心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