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新闻』四川厨房暗语,煵煸烘燎溅渎煳,看你懂不懂( 五 )


我们说的“渎鱼”“渎豆腐”就是这个“渎” 。 通常是指 , 把肉和菜放到加了佐料的汤汤头一起煮 。 虽然这么说有点不专业 , 但我一般会简单粗暴地理解为:豆瓣水水煮一切 。
麻婆豆腐 , 要放豆瓣吧?豆瓣炒香了要加水煮吧?这个过程就是“渎” 。 豆瓣鱼也是同理 , 家常豆瓣过油炒香之后加水 , 待“豆瓣水水”煮开 , 再下鱼 。
这个字来得巧妙 。 如果你没搁佐料 , 就叫煮 。 但你要是搁了佐料 , 在外地还叫煮 , qia进四川 , 就必须叫“渎” 。 所以 , 在所有自贡菜馆的菜单上 , 活渡花鲢 , 都应该写作“活渎花鲢”
溅(jiǎn)
意思和“炼”差不多
四川人多用于形容制作熟油海椒
就是用油把海椒面酥一道
之前我专门写过一个溅熟油海椒的稿子 , 当时就有人说 , 应该是“煎”熟油海椒才正确 , 但我坚持认为 , “溅”这个字 , 更能表现四川人在这道工序上下的功夫 。
菜籽油烧至七八成熟 , 看到油烟有变浓变大的趋势的时候 , 关火 , 等油在锅里面稍微冷却一下 , 然后再一瓢一瓢地浇到海椒面儿里面 , 一边浇一边拷 , 你甚至还能听到海椒面儿过油之后 , 呲啦呲啦的响声 。 这个叫溅 。
和炒、煎不一样 , “溅”需要的油更多 。 比如炒某些菜的时候 , 我妈就会专门提醒我“等油溅熟点儿再下锅” , 这种烧油的过程 , 有点刀尖舔血的感觉 , 因为一不小心 , 油温过了 , 就会溅……得黢黑 。
煳(fú)
原指食物因为火烧、烤而变得焦、黑
四川人也多用于海椒的制作工序中
专指把东西过度烧、烤而变香
看字面意思 , 总觉得“煳”这个字是被人们丢弃的反面烹饪手法 , 因为一煳 , 就糊 。 但是在四川 , 不是这样的 。
羊肉串总是烤焦的那一坨肥肉最好吃 , 烤鱿鱼也总是黑黢黢的那一截虚子最好吃 , 为啥子?因为焦、糊所带来的香气 。 这种香气介于过于熟和熟到吃不得之间 , 也是一种徘徊在危险边缘的美好 。
煳 , 也多用于在辣椒的烹制中 。 海椒面舂得二粗二粗的 , 放在火上烧 , 等颜色烧得不那么鲜艳就出锅 。 吸收了锅气的干海椒顿时有了老成又古早的味道 。 这种海椒 , 不燥 。
还有晒干的二荆条 , 直接放到锅里面煳 , 等到稍有变色的时候 , 捞到碗头放点儿盐巴 , 就这样子干吃 , 越嚼越香 。
煍(qiū)
用柴火或炭火烧出的烟子熏
多用于腌腊制品的制作
不然你以为腊肉那么香是咋个来的?都是煍出来的 。
“煍”相当于普通话的“熏” , 就是把稻草、柴火点燃 , 然后把晒了半个月的鲜肉 , 吊到这堆烟子的上方接受熏陶 。 煍过的腊肉 , 久藏不腐 , 棕红有光泽 , 吃起来有一种又糊又香的味道 。
我想了一哈 , 这个煍 , 好像只用于香肠腊肉的制作 , 感觉这是一种时间和食物之间发生的微妙关系 , 它真挚 , 它热烈 , 有点像耍朋友 , 还不是苍蝇儿耍蚂蚁儿那种 。
冒(mào)
用漏瓢之类的用具装上冷的食物
在滚烫的汤里面烫热
时间短 , 动作快
四川人一说起“冒”字 , 就总有一种浓汤咕嘟开的既视感 。
四川人完成“冒”这个动作 , 通常会用到一种专有的特制漏瓢 。 它是用藤藤编的篓状物 , 手柄很长 。
你在一个冒菜、冒鸭子的摊前下单 , 老板儿通常会迅速地把食物抓进这种藤编的漏篓里面 , 然后就着面前那口又深开得又跳站的汤 , dong下切 , 又拿起来筛两哈 , 然后再dong下切 。 有点像我们在火锅里面烫毛肚、鸭肠 , 七上 , 八下 , 起锅 , 归意 。
你看是不是 , 四川人一说起吃 , 语言多得很 。
掌握了以上四川人厨房里的“行话” , 以后给四川人弄饭就莫得障碍了 。 他问你吃啥子 , 你就大大方方地回答:冒个鸭子煵个牛肉煍个腊肉煸个兔肉烘个血旺儿 , xuan溅的熟油煳辣椒拌鸡 , 才晒的新xuan豆瓣儿渎鱼 , 汆个豆芽儿凉拌……巴适了撒 , 丰富了撒 , 稳当了撒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