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新闻』四川厨房暗语,煵煸烘燎溅渎煳,看你懂不懂( 四 )


不信 , 我们尖就拉起摊摊儿 , 来学习一下 。 (划个重点:本文所有注音以四川话读音为准)
煵(lán)
将肉丝(片)等放入锅内
加少许盐、酱油等作料
炒干水气
开篇我们就说了 , 四川人把臊子变熟 , 就称为:煵臊子 。
锅里面烧点儿油 , 油一热 , 就把生的牛肉渣渣和猪肉渣渣倒进去 , 然后翻炒、放两滴老抽 , 再稍微加点盐味 , 起锅 。 这个叫煵 。
但是这个煵 , 一般我们会多用于把肉类断生的过程 。 比如“你把那个肉颗颗煵一哈”“辣子鸡的鸡块可能要先煵过才行”……这个字有点神奇 , 多说两遍 , 你都能看见四川人在厨房快乐掂锅的画面 。
煸(biàn)
将食物(硬脆性蔬菜、黄鳝等)在锅中炒
用锅铲压干水分
煸 , 在普通话的解释是 , 在烧、炖之前 , 把食物用少量的油稍微炒一下 。 四川人的“煸”明显不是这个意思 。
说起煸 , 最先想到的就是煸鸡、煸海椒 。 其实就是一个水分的过程 , 而且这个水分 , 必须是用锅铲压干的 。 比如我们说的煸鸡 , 就是把切洗好并切小块的鸡 , 倒进没有放油的锅 , 然后不断地翻炒 , 让它出水、出油 , 再稍微变得干燥 , 就可以起锅了 。
四川人在煸字上用的力道还是很猛的 , 听说有的屋头 , 煸个海椒再煸个鸡 , 锅铲都要压弯 。
烘(hōng)
原指用火烤
四川话专指菜、肉下油锅
炒到半熟之后往锅头加水的工序
以前刚学弄饭的时候 , 我老是打起电话去问我妈 , “为啥子这个土豆儿丝紧到炒不熟?”我妈从来都是一副“你这个死娃娃咋个一点儿都没体到我”的语气酸我:“总是土豆儿丝又切成船钉子了嘛”“烘点儿水嘛” 。
注意 , 这里说的“烘” , 是指菜在锅儿头炒了几转 , 然后加水之后再沸腾收水的过程 。 它的作用是让锅儿头的菜迅速变熟 , 盐味也可以跟到乖乖地钻进食材 。 同理的还有烘蛋 。
都江堰有条街 , 专门有几家卖“烘菜”的馆子 , 用的 , 就是这个原理 。 其中有一家“张三烘”我去吃过 , 他们家的菜看起来和普通的炒菜没有太大区别 , 但吃起来非常入味 , 也耙和 。 这就是“烘”的功效 。
汆/燎/泹(cuān/liáo/dàn)
就是普通话说的“焯”
在沸水里面稍微煮一下
让食物在短时间内断生但不全熟
这三个字我们放到一起说 , 都是过水的意思 , 用法略有区别 。
“汆” , 多用于肉类食物 。 比如“把那个五花肉汆一哈水”“那个猪耳朵是我汆过水的 , 直接下锅卤” 。
但是“燎”和“泹”就不一样了 , 它一般用来形容蔬菜的断生过程 。 比如“四季豆儿要燎一哈才炒得熟”“瓢儿白要燎一哈才拌得香”“豆芽儿要泹一哈嚼起才脆” 。
有些过水 , 就是单纯地等水煮开了 , 把食物丢下去断生;有些则需要过了热水之后 , 马上冲冷水 , 这种操作对食物的口感影响非常大 , 用好了锦上添花 , 用得不好就画蛇添足了 。
Rua(ruá)
以揉、捏、撵、压等手法
让食物和佐料以一种和谐的速度均匀翻拌
其实严格说来 , rua这个字不完全属于烹饪用语 , 但是在四川人的烹饪过程中 , rua这个字经常存在且必不可少 。
像肉丝、肉片这种 , 在下锅炒之前 , 一般需要码味 , 我们通常会加入像是老抽、盐、胡椒、生粉一类的食物 , 祛除它们本有的肉腥味 , 并且让它们在下锅烹制的时候 , 迅速又均匀地沾染上锅气和佐料的香气 , 这个时候就需要翻拌 。 rua , 就是一种妥当又不失优雅的翻拌方法 。
一般我们是用手 , 直接把肉和调料揉捏在一起 , 然后通过指缝间的空隙 , 让它们彼此均匀交裹 , 最后达到均匀的效果 。 比筷子来得实在 , 也更迅速有效 。
渎(dú)
菜、肉加佐料一起煮
这个字 , 好多四川人都不陌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