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OH协虎」华尔街让人特想打交道的公司,40万起家,如今每个员工年赚300万( 二 )


不久 , 黑石集团就吸引了通用电气、日本日兴证券、大都会人寿等32个大型企业注资入伙 。 自此 , 黑石集团终于成为了真正的集团 , 而不再需要在"集团"的两边打上双引号了 。 三、 "CP"自古出英雄
黑石集团成立的时间 , 可谓是华尔街金融打得最"黑暗"的时刻 。 在这个80年代 , 大型集团的恶意收购案空前绝后 , 资本主义的巧取豪夺在这个年代演绎得淋漓尽致 。

「WarOH协虎」华尔街让人特想打交道的公司,40万起家,如今每个员工年赚300万
本文插图

▲电影《华尔街之狼》
在如此恶境下 , 史蒂夫和彼得互相约定 , 必须在收购上进行友好收购 , 以此和其它资本区别开来 。 如此"另类"的决策以当时黑石集团的规模来看 , 无异于大言不惭 。 但如果将这个决心和后来崛起的黑石集团相牵连 , 却又让人不禁承认 , 这是一个黑石集团"撬动地球"的支点 。
其实 , 二人的默契不仅体现在对待交易的商业品德中 , 更是体现在面临各种场面的配合 。 老彼得有人脉 , 比史蒂夫年长20岁的他更擅长在正面进军 , 而史蒂夫凭借年轻气盛 , 操持着黑石集团的种种运转 。 正如《亮剑》中李云龙和赵刚的配合 , 一人主外 , 一人主内 , 把团队带得有声有色 , 战无不胜 。

「WarOH协虎」华尔街让人特想打交道的公司,40万起家,如今每个员工年赚300万
本文插图

▲彼得·彼得森
正如《财富》杂志对二人的一句评价:"'黑石'成就的每一项辉煌都是两者并肩战斗的成果 。 "史蒂夫与老彼得这对"CP" , 终究在岁月的历练中把黑石集团领进了更高的高度 。 在华尔街 , 哪怕是视黑石集团为眼中钉的竞争对手 , 也都恨不得将黑石集团的联系电话"置顶"在电话簿上 , 因为这对草根CP开创出的商业格局 , 使之任何人都愿意与其握手打交道 。
这注定 , 黑石集团绝对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公司 。 四、 "征服"日耳曼
严谨一词 , 可谓是德国的代称 。 但在另一个角度 , 也可以被理解为固执、较真 。 客观且不带立场地说 , 自20世纪开始以来 , 日耳曼民族总是在各个领域绽放光芒 , 工业与科技也好 , 甚至打破世界旧秩序的过激之举也罢 , 前者为现代社会留下了"德国制造"的美誉 , 后者却曾"闪瞎他人眼球" , 带来了两场罪恶的世界大战 。

「WarOH协虎」华尔街让人特想打交道的公司,40万起家,如今每个员工年赚300万
本文插图

▲二战德军
进入新千禧年之后 , 世界格局悄然开始发生改变 , 而"德意志品质与精神"的影响犹在 。 许多资本与生意绕不开的话题 , 依旧是关于日耳曼人的较真 。
2006年 , 当黑石集团进军欧洲时 , 德国也是他们不得不面对的对象 。 即便在两年前 , 他们已经在伦敦的交易中一战成名 , 但固执的日耳曼人依旧认为他们是携重资而来剥离国家资产的资本"害虫" 。
"保守派"一词有多么执拗 , 在中国的晚清时代想必早已得到完美的诠释 。 而若能通过"劝导"的手段得到保守派的支持 , 更是比登天还难 。 即便如此 , 如果要完全打开欧洲的市场 , 就不得不对日耳曼的保守资本家进行耐心劝导 , 改变自己在他们心中的形象 。

「WarOH协虎」华尔街让人特想打交道的公司,40万起家,如今每个员工年赚300万
本文插图

▲德国制造以严谨著称
对此 , 彼得与史蒂夫轮番上阵 , 几乎踏遍德国政界和商界 , 反复游说 , 终于在2006年4月促成了黑石集团与德国电信的握手合作 。 这次 , 黑石集团以26.8亿欧元的重资收购了德国电信4.5%的股份 , 看似是花大代价买了小回报 , 但此举无疑打开了德国资本市场的大门 。
随后 , 黑石集团向德国政府承诺不再增持股票、不会寻求控股 , 获得了日耳曼人的高度肯定 。 自此 , 德国在资产出售的抉择上 , 黑石集团成为了他们名单中永远置顶的优等客户 。 五、 进军世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