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雅艺术馆」生活理想的生活就是择山而栖,临水而居,田园牧歌,诗情画意



「森雅艺术馆」生活理想的生活就是择山而栖,临水而居,田园牧歌,诗情画意
本文插图

山水之居:古代文人的一种生活理想
丨文/陈正贤丨
居所是人的生活、休憩之所 , 也是文人的读书之所 。
明朝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曾写下这样一段话:“居山水间者为上 , 村居次之 , 郊居又次之 。 吾侪纵不能栖岩止谷 , 追绮园之踪而混迹廛市 , 要须门庭雅洁 , 室庐清靓 , 亭台具旷士之怀 , 斋阁有幽人之致 , 又当种佳木怪箨 , 陈金石图书 , 令居之者忘老 , 寓之者忘归 , 游之者忘倦 , 蕴隆则飒然而寒 , 凛冽则煦然而燠 。 若徒侈土木、尚丹垩 , 真同桎梏樊槛而已 。 ”
这段话将居山水之间作为第一选择 。 在文震亨看来 , 如果一时做不到这一点 , 那么所居之地也一定要把它安排布置得有山水风味 , 使得“居之者忘老 , 寓之者忘归 , 游之者忘倦” 。
这种对居所的选择与要求 , 大致上代表了古代文人的居所生活理想 。 这样的理想 , 既出于人的自然本性 , 也与历史上士人的隐逸有很大关系 。

「森雅艺术馆」生活理想的生活就是择山而栖,临水而居,田园牧歌,诗情画意
本文插图

儒家创始人孔子说过:“邦有道则仕 , 邦无道则隐”;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 , 达则兼济天下;文人得意时仕 , 失意时隐 。 ”
汉魏六朝 , 隐居成为一时风尚 , 隐士之多为历代之冠 。 被称为“千古隐逸诗人”的陶渊明 , 他在那篇《饮酒》第五的诗中写道:“结庐在人境 , 而无车马喧 。 问君何能尔 , 心远地自偏 。 采菊东篱下 , 悠然见南山 。 ”
“山气日夕佳 , 飞鸟相与还 。 此中有真意 , 欲辩已忘言” 。 这首诗超凡脱俗 , 自道其乐 , 充满了对隐居生活的赞美之情 。
诗中那种美不胜言的恬适惬意 , 虽然更多来自脱离官场纷扰恶浊后的心理感受 , 但也毫无疑问来自于自然清新 , 充满生趣 , 能够放松心情的居所环境 。

「森雅艺术馆」生活理想的生活就是择山而栖,临水而居,田园牧歌,诗情画意
本文插图


「森雅艺术馆」生活理想的生活就是择山而栖,临水而居,田园牧歌,诗情画意
本文插图

明人陈继儒说:“谈山林之乐者 , 未必真得山林之趣” 。 言下之意是 , 要真正得到山林之趣 , 必须有山林生活的体验 。
那么 , 山林生活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乐趣呢?回答是肯定的 , 请看宋人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一段描写他山林生活的文字:
唐子西诗云:“山静似太古 , 日长如小年 。 ”余家深山之中 , 每春夏之交 , 苍藓盈阶 , 落花满径 , 门无剥啄 , 松影参差 , 禽声上下 。
午睡初足 , 旋汲山泉 , 拾松枝 , 煮苦茗啜之 。 随意读《周易》、《国风》、《左氏传》、《离骚》、《太史公书》及陶杜诗、韩苏文数篇 。
从容步山径 , 抚松竹 , 与麛犊共偃息于长林丰草间 。 坐弄流泉 , 漱齿濯足 。 既归竹窗下 , 则山妻稚子 , 作笋蕨 , 供麦饭 , 欣然一饱 。 弄笔窗间 , 随大小作数十字 , 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 。
兴到则吟小诗 , 或草《玉露》一两段 , 再烹苦茗一杯 。 出步溪边 , 邂逅园翁溪叟 , 问桑麻 , 说粳稻 , 量晴校雨 , 探节数时 , 相与剧谈一饷 。
归而倚杖柴门之下 , 则夕阳在山 , 紫绿万状 , 变幻顷刻 , 恍可人目 。 牛背笛声 , 两两来归 , 而月印前溪矣 。
味子西此句 , 可谓妙绝 。 然此句妙矣 , 识其妙者盖少 。 彼牵黄臂苍 , 驰猎于声利之场者 , 但见衮衮马头尘 , 匆匆驹隙影耳 , 乌知此句之妙哉!
人能真知此妙 , 则东坡所谓“无事此静坐 , 一日是两日 , 若活七十年 , 便是百四十” , 所得不已多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