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殳子」以为黄老之学只会修身养性?它可是先秦显学,压倒败家( 二 )


1、齐国稷下学宫是黄老之学主阵地
战国以后 , 齐国田氏篡政 , 为证明自身政权的合法性 , 追溯先祖根源 , 上溯远的是黄帝后裔 , 近的是陈国公子 , 而老子是陈国人 , 因此以稷下学宫为主阵地 , 大力推广黄老之学 , 压制强调礼法、传统的儒家等 , 以维护田氏的统治地位 。
稷下学宫开始于齐桓公 , 齐威王时进一步拓展 , 以极好的政治和生活待遇、自由的学术环境及大师坐镇 , 吸引各国人才到此学习、授课、研究 , 使其成为我国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 , 以及战国时期各国的文化中心 。 齐宣王时 , 稷下学宫势力最盛 , 其中黄老之学势力最大、人数最多、著述最丰、影响最广 , 著名代表人物有彭蒙、慎到、田骈、捷子、宋钘、尹文 , 代表作有《管子》《慎子》《尹文子》《宋子》《田子》等 。
慎到 , 赵人 。 田骈、接子 , 齐人 。 环渊 , 楚人 。 皆学黄老道德之术 。慎到著十二论 , 环渊著上下篇 , 而田骈、接子皆有著焉 。 ——《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齐国的大力推广和稷下学宫众学士的发展 , 使黄老之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派 , 大大提高了这门学问的社会地位 , 同时全面拓宽了黄老之学的理论边界 , 为后世补充完善、总结整理和政治实际提供全面的理论指导 。 现代对于齐国发展黄老之学的作用也是非常认可的 , 郭沫若说 , "黄老之术......事实上是培植于齐、发育于齐 , 而昌盛于齐的 。 ”
2、秦国相吕不韦编纂《吕氏春秋》
稷下学宫的兴盛 , 离不开齐国的大力支持 , 然而齐国后来被灭国 , 虽然复国 , 但实力大损 , 稷下学宫开始衰落 。 相对应的 , 西边的秦国日渐兴盛 , 尤其是吕不韦担任秦相后 , 一心要为秦国制定一统天下之后的意识形态和治国方略 , 因此广招天下贤士 , 各抒己见 , 随后汇总出一本以黄老为主、兼容诸家的《吕氏春秋》 。
《吕氏春秋》内容十分驳杂 , 分十二纪、八览、六论 , 二十余万字 , 在当时可以说是宏篇巨制 , 博采众家学说 , 但以道家学说为主旨 , 兼收儒墨、名法、兵农、阴阳等学说 。 后世一度把这本书认为是杂家 , 但随后确认他是道家黄老之学的著作 , 《吕氏春秋》虽然东汉高诱提出 , “此书所尚 , 以道德为标的 , 以无为为纲纪” , 成为最早认定此书归属的观点 。

「文殳子」以为黄老之学只会修身养性?它可是先秦显学,压倒败家
本文插图

吕不韦
可惜的是 , 秦王赢政因为政治斗争和观点不同的原因 , 坚持秦国一贯的法家作派 , 甚至禁止诸子百家的散播 , 使吕不韦的一番心血付诸东流 , 也使秦朝两世而亡 。
3、汉朝淮南王刘安整理《淮南子》
西汉初年直至武帝初年 , 治国方略的依据便是黄老之学 , 在此情况下 , 当时的淮南王刘安意图有所政治作为 , 于是招致宾客数千人 , 以道家思想为主体整理《淮南子》一书 , 呈现给当朝崇尚黄老之学的窦太后 , 获得很高赞赏和认同 。
《淮南子》同样糅合了儒墨兵法及阴阳等诸家思想 , 主要宗旨仍是道家 , 也曾被作为杂家看待 , 但最终仍然归于黄老之学 , 被誉为集黄老之学大成的著述 。 近代胡适称它 , “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 , 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 ”
4、《黄帝四经》《鹖冠子》等个人著述
除了官方修订之外 , 一些未在史籍记载的个人或群体也著书立说 , 为黄老之学呐喊助威 , 代表作是《黄帝四经》《鹖冠子》 。 《黄帝四经》据说成于越国 , 越王勾践被吴灭国后 , 痛定思痛 , 卧薪尝胆十九年 , 治国理政成绩斐然 , 于是有学者托名黄帝为论 , 成为黄老之学与《道德经》并重的源头著作 。
《鹖冠子》作者自称此名 , 隐居于楚国 , 因平日戴鹖冠而得名 , 本以黄老 , 杂以刑名 , 历代获得很高评价 。 尤其是鹖冠子有一名出色弟子庞煖 , 成为战国后期著名将领 , 他曾率赵军击杀燕将剧辛 , 消灭燕军两万;又组织诸侯联军攻占咸阳东大门蕞地(今陕西临潼北) , 又攻占齐国领土 , 帮助赵国获得了出海口 。 三、黄老之学政治实践丰富 , 成果斐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