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岁被查出来糖尿病、高血压,想放弃治疗了

和我一样 特别是今天 我很痛苦 自从糖尿病一直自己租房住 现在要搬去员工宿舍 我压力特别大 代表我要天天躲着同事吃药 我跟做贼一样 就在这种情况下 父母还一直催我找男朋友 我压力真的很大 天天吃药我真的受够了 我真想一了百了吃个药死了 我真的太痛苦了 对不起感同身受
■网友的回复
我不是来说教的,我只是想说你可能已经承受了许多同龄人没有承受过得了,你很痛苦,你想解脱,都可以理解,但是你在做出决定之前要考虑清楚,有些事做了决定之后就和以前不同了。说到父母,我相信很多想放弃自己的人最难的就是关于父母,父母是否能承受,父母以后老无所依,因为我也一样。但是考虑父母时,也请正视自己的人生,父母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但我们不是为他们而活,而是为自己,只有这一点明白了之后,你才能真的思考。我17岁时遭遇重大变故,那时我真自私到顾不得父母,我选择了吞安眠药自杀,可是就在以为终于解脱的时候,被发现,后来也在痛苦不堪的抢救中活了下来,其实在后来清醒后看到父母那一刻,我庆幸自己没有成功,那时候我和你一样也觉得自己改为父母而活了,于是我苟延残喘活了下来,那时各种原因让自己成为了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而自己真正患抑郁症时,我才发现,我真的害怕这个病会让自己再度自杀,因为那个时候你的理智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其实这也是很多抑郁症患者求生欲很强却最后还是自杀。多年来,我想尽办法却至今无法治愈,而且频频恶化,但我在努力活下去,我想活下去,我还年轻。而现在我不再以为自己是在为父母而活,“为父母活”这样的想法真的太自私太狭隘,父母是我们的责任,但我们从来不是为任何人而活,我们每个人都在在为自己而活,努力找到希望,努力承担自己的责任,努力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哪怕很难,但是也许还有希望。而我说这么多的目的不是想告诉你我有多厉害多坚强,我不是,其实我很软弱很无奈,但是没有办法。“为父母活”这个想法真的不是个好的想法,或许你的本意是好的,但是慢慢你会发现自己已经慢慢接受了自己就是为父母活的时候,你的潜意识会给你更多消极的压力并且不断暗示“你自己你真的应该去死却又不能死,你这样或者太痛苦,却还是要煎熬,自己太可怜了……”,那个时候你会比现在更痛苦,你的生活就陷入了这样的黑暗,而我当年患抑郁症,这就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虽然当时活了下来,但是我不断告诉自己,“我应该去死的活着太痛苦,我现在只是为父母活……”。其实抱歉,我并没有切实什么有效的办法来帮助你,但是我只是希望你能好好想想自己的生活,自己到底能不能为自己的选择承担后果,自己是不是真的就这样果决放弃生的希望。你还没有完全成熟,你的以后还有很多时间,你可能会去到不同的地方,遇见不同的风景,邂逅不同的人……这些一切的可能,你真的没有任何一丝的留恋了吗?想清楚,再做决定。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位置,没有人能完全了解别人的痛苦,所以,我们没有权利逼一个极度痛苦的人非要活下去,也没有权利告诉他你太痛苦了你还是去死去放弃自己吧,负责地讲,任何人,都不能。把事实看清楚,把自己看清楚,然后认真做出你自己认为最好的决定,无论什么样的决定,只要不违背道德,不违背良心,出于对自己最负责的考虑,那么每一个个体的决定无论符不符合他人的价值观,被不被认同,但一定都值得被尊重。一己之见,不一定有道理,但是希望有用,希望你能早摆脱这样的困扰。最后,祝好!
■网友的回复
我和我男朋友相识三年 四个月前在一起 他和你的情况类似 去年他并发症出现做了心脏架桥昏迷两周 体重骤减 只剩下110斤 除了肚子大 四肢皮包骨 后来每天喝酒抽烟不怎么吃饭 之后我们在一起 虽然是异国见面机会少 但仅仅四个月的时间他恢复的很快 最近血糖都能控制在正常水平 血压也稳定了 体重恢复到了136 所以呀 打败你的不是因为生病 只是你要找到重拾生活的信心 凡事都是有希望的 尤其是对待自己 虽然这个病目前不能治愈 但是按时用药 按时检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 还是按部就班的生活吧 别太辛苦 吃好睡好
■网友的回复
糖尿病和高血压都是慢性病,糖尿病你要控制好自己的饮食,遵医嘱用药就行了啊。至于高血压,这才是不能马虎的,要定时定量用药,不要说血压一降下来就不用药了,这样会很容易引起脑血管方面的疾病的。这么年轻,还有好多事情都没有经历过,怎么就想着放弃自己呢
■网友的回复
不该放弃。
■网友的回复
【十八岁被查出来糖尿病、高血压,想放弃治疗了】 我今年27岁,我决定放弃治疗了,愉快的度过这有限的生命。已经告知爸妈了,他们只会催促我去医院看病,吃药,控制饮食,坚持锻炼...但是我做不到。我接受不了一个连想吃什么这种最基本的诉求都无法做到的人生,我觉得这样的生活,这种一眼到头的人生对我毫无意义。可能是有些极端了,也可能是心理上的打击过大,最近好像也不惧怕死亡了。我去申请了遗体捐献,找时间拍张好看点的证件照洗成黑白色。愉快的度过接下来的日子。我希望我能活到35岁。足够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