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廉美购物出来,有一个摊位,POP 显示“凡超市购物小票满19元,即可用29元换购原价XX的红酒”。这是啥经济学原理效果会比直接做29元红酒促销好吗
我也非专业,一点思考:1.设置19元小票门槛,让人感觉到,此活动并非是普恵的,提升消费者内心的优越感(拿着小票一看,嘿,这个优惠我能享受!)2.再设置29元买xx红酒门槛,一来中间差价,让消费者感受到实惠;二来,两重门槛让人感到得来不易,不会降低产品价值感3.还有一点,它会让人,感到,原本没用的小票,居然还能废物利用,占便宜的心理蠢蠢欲动
■网友的回复
我也好奇有没有什么理论支撑。不过这是利用消费者心理不错。去物美价廉的购物场所都是什么顾客呢?追求性价比。这里的“性价比”其实没有明确标准。而案例中的红酒高额原价和现价的差别让顾客感到物有所值。而设定的购买标准“购物满多少多少元”让顾客感到自己是少数能享有这等便宜事的人。于是加大了顾客购买的可能。人们之所以买,是因为以原价作为标准来体现出其超高性价比。而这个性价比很显然错误的。(可是这招实际不是特好用,我见过。)破手机抠了半天打下这些字。
■网友的回复
效果肯定会好。 消费者喜欢的不是便宜的东西,而是喜欢贪便宜的感觉。看到一瓶原价XX的红酒,如果你没有买红酒的需求,可能不会考虑。现在告诉你29元能买到,自然心里上就会有实惠、占便宜的感觉,就有可能冲动消费。 有一个经典营销的例子(只记得内容,数字忘记了): 订阅某杂志,其中 纸质版:120 (1) 电子版:80 (2) 纸质+电子版:120 (3) 方案(2)对一般人来说已经足够了,可方案(3)让电子版感觉像是免费,从而更多人会选择方案(3)。其实电子版只是幌子,根本不存在,这就是杂志社的营销手段。 同理,再看这个营销方案,也是在创造需求,给消费者实惠的感觉,也许促销的红酒滞销或者快过期了。 非专业解释,营销专业学生,同学习~ (原始案例目前尚未找到,如果有找到的er,请发私信给我,共同学习,谢谢~)
■网友的回复
其实说透了也很好理解,之前我也写过这类超市换购的项目揭秘
大家去超市经常在收银台外看见有摊位宣传凭购物小票例如“购物满XX元凭小票38元换购原价238元的红酒一瓶”等。这背后的利润其实是十分庞大的,而并非想象中的超市福利。
只需要跟超市谈好每天给超市几百块钱然后租用超市的一小块地方,支个摊子,做好海报宣传就可以开始了。
需要设定一定的门槛,比如购物满XX元才有资格换购,增加真实性,同时让人觉得跟超市是一家的,无形中让超市做了信用背书。尽量使用酒瓶上是英文标签的品牌,让人有种更高级的感觉。人都有一种心态,贵=好,收钱的肯定比免费的强,如果直接摆摊卖38元一瓶红酒多数人都觉得肯定不是什么好东西,超市里也有为什么要在你这里买?
但如果设定了门槛,人们自然而然就觉得占了便宜。
就算你是免费送,没有给人占便宜的感觉,别人一样不会理你。别人觉得有便宜可占,即使再小的利益都可以让人趋之若鹜。
这类低价换购的项目主要利用了人的一些心理机制:
一:借势:在超市门口,不自觉的让人把对超市的信任连通到摊位身上,让超市无形中做了信用背书。
二:羊群效应:当排队的人多起来,人们自然会对此表现出更大的兴趣想去了解。所以甚至有的摊位花钱雇人排队营造火爆场面。
三:占便宜心态:上面说了,人们爱的其实是占便宜的感觉,有利可图的时候人们的积极性自然能够被调动起来。
四:崇洋媚外心态:利用信息差,主观上认为酒瓶上的洋文标签更加高大上。
进货渠道阿里巴巴上很多,实际价格低的令人发指。在此就不再赘述了。
超市每天都能带来上千的客流量,按照30%的转化率计算,每天收入几千元甚至万元不成问题。
以上。
【从美廉美购物出来,有一个摊位,POP 显示“凡超市购物小票满19元,即可用29元换购原价XX的红酒”。这是啥经济学原理效果会比直接做29元红酒促销好吗】 内容来自公众号:崛起逆袭之地 (微信ID:nixizhidi),在这里,我将用我的经历,带你洞悉各种套路,解密各类骗局。教你空手套白狼,打造属于自己的赚钱模式,逆袭之路,从这里开始!
■网友的回复
道理理解,求专业描述。
推荐阅读
- 怎样把家人从某直销的坑里拉出来
- 下颚老长痘痘咋办
- 用梅花针拔气罐法从血液中出来的果冻状的东西是啥
- 为啥人嘴巴里有东西取出来的时候,经常闭着嘴
- 直立式冷气机(我的是海尔)吹出来的冷气为啥有股奇怪的味道都是些啥化学气体有害吗
- 图片的手表式哪个品牌的
- 除了医学,我到底适合学啥专业
- 基于LBS 的街景购物网站与应用前景怎样
- 想给女朋友的爸爸买衣服?
- 说话总是一股脑的都说出来……怎么样才能说话管住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