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自我认知的差异性,使楚汉结果迥异( 二 )


创业途中领袖的统筹全局固然重要 , 但同样离不开身处在各个岗位上的下属齐心协力地推动作用 。因此 , 是否能合理地分配成员工作范围 , 是否能及时发掘有才之士 , 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这才是影响战争胜败的关键 。
刘邦凭借着高明的识人眼光 , 笼络了众多杰出的文臣武将在他麾下效力 , 当然光有人才是不够的 , 如何把他们安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并能转化为战争优势呢?对于这个问题刘邦有着自己的考量 , 逐鹿中原后 , 刘邦的最大敌人就只剩霸王一人 。两军对战的过程中 , 刘邦将稳重的萧何安置在后方负责处理政务以及供应汉军粮草的调配工作 , 自己则带领着大军在正面战场上与楚军胶着 , 同时吸引霸王的注意力 。至于韩信、彭越等武将则需要深入敌后 , 配合正面汉军一起对楚军围点打援 。此外 , 张良、陈平等幕僚除了帮刘邦想应敌之策 , 还得对楚军部分将领开展心理战 , 此计一出 , 楚军帐下的齐王田横与淮南王英布纷纷叛楚降汉 , 进一步削弱了楚方团体的抵抗力量 。刘邦按照对手下人才的特长的了解 , 把单一作战模式转化为了多线作战 , 安插在各个位置上的成员在共同发力间迅速肢解、分化了楚军的实力 , 这种作战方式的安排效果日益显著 。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自我认知的差异性,使楚汉结果迥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反观霸王在应对刘邦层出不穷的攻势面前就显得非常相形见绌了 。霸王没有唯才是用、发掘人才的能力 , 也没有广纳言路向谋士虚心讨教的精神 。因为用人不当、识人不明他曾在自己发展的道路上亲手留下了不少隐患 , 当初封赏十八路诸侯时 , 他凭借自己的喜好给予了许多无能之人高官厚位 , 这些人在两军交战的过程中 , 不仅不能为楚军扩大优势提供半点帮助 , 反而作壁上观 , 观望着两军优劣变化做好了随时投敌的准备 。像田荣等战功赫赫的武将 , 靠着真刀真枪的本事也不过换来与无能之辈并列的地位 , 这自然引起了他们心中的愤懑 。于是在索求爵位无果后 , 田荣起兵反抗霸王 , 加大了楚方统一天下的难度 。
此外 , 韩信与陈平原先是在楚军帐下效力的 , 可惜霸王刚愎自用的性格让他视人才于无物 , 根本没有重用韩、陈二者的意思 , 两人见投效无望转身投靠了刘邦 , 走了两位可堪大用的贤才后 , 此时楚军帐下还有一个智计百出的范增 , 可惜范增苦口婆心地老成之言也同样打动不了油盐不进的霸王 。眼见汉方势力后来居上深感独木难支的范增也只好告别霸王悄然离去 , 霸王的固执己见使得楚方团体流失了大批人才 , 剩余的成员也在统帅喜怒无常的影响下逐渐人心涣散有了各自的打算 。至此 , 楚方原先强大的凝聚力碎成了一盘散沙 , 霸王成了扶持汉方发展的最大推手 。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自我认知的差异性,使楚汉结果迥异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在刘、项二人的博弈中 , 刘邦懂得开发手中人才的潜力 , 将棋盘上的每个位置都留有后手 , 这些看似散落在各处的棋子 , 实际上每一个都是能联系起来的整体 , 不仅能分别对抗楚军 , 也能在失误后很快借助其他棋子的发力东山再起 。而霸王却不懂得全面布局的重要性 , 将所有的棋子都堆放在一起 , 给了刘邦一举击破的机会 , 也断了自己失利后翻盘的可能 , 就这样霸王手中的棋子越打越少 , 最后只能陷入汉军全面包围的圈套中成了救火队员 , 来回奔赴间乱了章法 。战局的胜利从来都不是靠个人的能力便可以完成的 , 离开了长远的战略眼光 , 纵然霸王身具拔鼎之力也难能在倾颓的大势面前力挽狂澜 。汉方用随机应变的策略与楚方优势互换
战场的局势是瞬息万变的 , 所以能否取得胜利的关键在于统帅是否拥有灵活多变的统军策略 。众所周知 , 老成稳重的推进方式只适合应用于兵力强盛的势力 , 而当时汉方从硬实力上来讲差了楚方好几筹 , 身处在绝对的劣势困境中 , 注定了常规的方式很难局面 。还得需出其不意地奇谋攻其不备 , 让楚军摸不着头脑这才有取胜的机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