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军』安史之乱 叛军所向披靡 最终却未能成事 是何原因?

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性事件 , 自安禄山范阳起兵 , 到史朝义传首京师 , 唐王朝前后用了八年的时间 , 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 , 才将这场战火扑灭 。那么我们试想一下 , 叛军起兵之初 , 兵锋所指 , 攻无不克 , 战无不胜 。所到之处 , 各州县官员 , 不是开城投降 , 就是望风而逃 。开局如此顺利 , 最终怎么就一败涂地 , 未能成事呢?
『叛军』安史之乱 叛军所向披靡 最终却未能成事 是何原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战略意图不明 仓促起兵
安禄山虽然为这场叛乱筹划多年 , 但毕竟是被杨国忠逼反的 , 起兵有些仓促 , 以至于战略意图模糊 。安禄山起兵的一个重要手段 , 是矫诏 , 清君侧 , 矛头直指杨国忠 。杨国忠围绕安禄山谋反这一点 , 在朝堂上做足了文章 。但是玄宗皇帝到最后关头 , 还是想要给安禄山自证清白的机会 。他希望安禄山进京述职 , 与杨国忠对簿公堂 , 顺便调解一下二人的矛盾 。但安禄山心里有鬼 , 不敢去 , 怕被杨国忠谋害 。因此就托病请辞 , 派别人去述职 。
纸是包不住火的 , 安禄山也意识到 , 一直装病也不是办法 。杨国忠又逼迫甚急 , 等述职的人回来以后 , 安禄山就谎称此人带回密诏 , 皇上要求他带兵进京勤王 , 剿灭杨国忠及其同党 。除此之外 , 安禄山还做了第二手准备 。天宝九年 , 大唐的上空出现了四星连珠的异象 , 这对统治者玄宗大不利 , 因为在儒家谶纬之说里 , 这种星象是天下大乱 , 改朝换代的征兆 。但对于安禄山确是机会 , 他手下的文人幕僚给出的解说是 , 四星聚会 , 尾为燕分 , 燕地会出现新的王者 , 而安禄山就在燕地 , 正好呼应了谶纬之说 , 为自己起兵造势 , 寻找合法的理由 。
到底是呼应谶纬之说自立 , 还是打着清君侧的旗号锄奸?这在安禄山起兵之初显得有些模棱两可 , 意图不明 , 随着马嵬坡杨国忠被杀 , 玄宗传位给肃宗 , 以避谶纬之祸 , 安禄山起兵的两个理由 , 已然全部被化解 , 只剩下纯粹的反叛自立 , 这样他就不得不面对身份认同的问题 。
『叛军』安史之乱 叛军所向披靡 最终却未能成事 是何原因?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身份认同不高 又滥杀无辜 失去人心
安禄山出身胡人 , 而且是胡人中的寒族 。得张守珪提拔 , 玄宗赏识 , 才有了飞黄腾达的机会 。安禄山也经常向玄宗表达感激之情 , 自称“蕃戎贱臣” , 愿以此身为陛下死 。现在安禄山不仅没有履行自己的承诺 , 还反咬一口 , 起兵反叛 , 这不是失信于天下么?更给人一种胡人无信义 , 未开化的印象 。如果不是被武力胁迫 , 文人士子们是不愿意站在他这边的 。在其攻下长安以后 , 就连被他邀请唱戏的梨园人士 , 想起故国也情不自禁 , 失声痛哭 , 无法表演 。可想而知 , 即使安禄山权势再大 , 大到自立为皇帝 , 人们对于这个胡人身份还是很排斥 , 很不认同 。
其实身份不是最大的问题 , 只要安禄山能够体恤士卒 , 抚慰百姓 , 出台利好政策 , 时间长了大家会接受的 , 但安禄山显然没那颗仁心 。安禄山长子安庆宗 , 一直留在长安 , 在他起兵不久后 , 玄宗皇帝就杀了安庆宗 。安禄山得到消息 , 痛不欲生 。此时正好陈留太守郭纳向其投降 , 为了泄愤 , 他竟然不顾影响 , 杀了将近万人的降卒 。在攻陷长安以后 , 安禄山又派孙孝哲 , 前去杀害没来得及逃走的皇亲国戚 , 剜其心以祭安庆宗 , 之前与他交恶的高力士 , 杨国忠党徒们也无一幸免 , 全部处死 。这种行为无异于公报私仇 , 滥杀无辜 。虽然能够宽自己的心 , 也能够立威 , 使人害怕 , 但害怕后面却是咬牙切齿的恨 。人心自有公论 , 安禄山的行为显然不得人心 , 这不是一个想要得天下的人该做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