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反正说」“寺藏教义,塔含报恩”:浅谈明清寺与塔,往往隐义大于彰显



「历史反正说」“寺藏教义,塔含报恩”:浅谈明清寺与塔,往往隐义大于彰显
本文插图

明清寺院,以建筑风格不同划分为汉式与藏式两种汉式是指汉魏以来形成的、具有汉民族文化特征的一种建筑形式 。
寺院布局分为左、中、右三路 。 左、右路多为僧侣生活区,或者为独立的殿堂(如罗汉堂、观音堂等),中路为寺院的主体,常规为三进院落 。 最前为山门,山门内左、右为钟楼、鼓楼,其后为前殿(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 。 各殿堂东西皆有配殿,构成一座座完整的院落 。

「历史反正说」“寺藏教义,塔含报恩”:浅谈明清寺与塔,往往隐义大于彰显
本文插图

有些较小的寺院,没有藏经阁 。 这种建筑结构可能源于中国古代官署衙门,有些虽因寺之地形地貌、供奉对象不同而在名称、分布格局上略有不同,但基本格局仍不出伽蓝七堂(一般指山门、佛殿、讲堂、方丈、食堂、浴室、东司)之制 。 既利于人们崇拜瞻仰,也适于僧侣生活起居 。
明清汉式寺院,有两点颇引人注目:
一是皇家寺庙成为此期寺庙建筑的代表 。

「历史反正说」“寺藏教义,塔含报恩”:浅谈明清寺与塔,往往隐义大于彰显
本文插图
【「历史反正说」“寺藏教义,塔含报恩”:浅谈明清寺与塔,往往隐义大于彰显】

一是寺庙内部装修精美异常 。 此时,由于统治者笃信佛教,使祈求福缘、修塔造寺成为时尚 。 南京报恩寺、太原崇善寺、青海乐都瞿昙寺均带有明显的皇家风格 。
从崇善寺所存成化年间寺院平面图及瞿县寺建筑中可以看出其建筑材料之精良,装饰手法之工巧,以及分布格局上与紫禁城建筑的一脉相承 。 瞿县寺至今享有“小故宫”之称,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皇家对寺院建筑的影响 。

「历史反正说」“寺藏教义,塔含报恩”:浅谈明清寺与塔,往往隐义大于彰显
本文插图

寺院的内部装修在明代受到广泛关注,特别是佛殿内的藻井,更是古代工匠施展才华的地方 。 智化寺内的斗八藻井通体贴金 。 四周雕刻精美的楼阁,楼阁之下继以小型佛龛 。
与之相似的是戒坛寺之藻井,藻井分上下两部分,下为一方形井口,四周饰以楼阁佛龛,佛龛内为饰金木佛像;上部穹窿顶,正中悬挂团龙,张口鼓舌,旋转向下,四周陪衬八条上升之飞龙,九龙上下飞动,相互衬托,形成九龙护顶之势,既迎合世俗,又暗寓教义 。

「历史反正说」“寺藏教义,塔含报恩”:浅谈明清寺与塔,往往隐义大于彰显
本文插图

藏式佛教寺院是指藏传佛教结合藏族传统建筑所形成的种宗教建筑形式 。 由于藏传佛教在经典、崇拜方式等方面与汉地佛教有差异,造成了二者在建筑风格上的不同 。 藏式佛教寺院包括措钦、扎仓、康村、拉康、拉让、辩经坛六部分 。 囊括了供佛的大殿、研究佛学的学院、僧侣生活区及活佛办公、寝居的府邸等 。 藏式寺院多依山建筑,以“都纲法式”为其布局的主要形式 。
所谓“都纲法式”,就是在回字形平面空间,纵横列立柱,外围为向内的平顶楼房,中心为坡顶建筑 。 藏式寺院墙体厚重,多以石头垒砌,建筑背部则取自然山体为依托、形成独有的屋包山景观,不仅使寺院更具气势,同时也增加了寺基的稳定性 。 外墙的窗户,多数为起装饰作用的非采光用盲窗墙体通过一些横向饰带,将其分成层次 。

「历史反正说」“寺藏教义,塔含报恩”:浅谈明清寺与塔,往往隐义大于彰显
本文插图

墙体最上方,多为棕红色饰带,系用白玛草编织填嵌而成 。 墙体主要颜色为白色与红色 。 白色为藏族最为喜欢的颜色,是纯洁的象征;红色则是地位、权力的标志 。 顶部吉祥压胜物,如法轮、金鹿、宝幢、三股戟、火焰掌等,更具标志性象征 。
塔原本与寺庙共处一体,但种种原因,常常是有的寺院无塔,有的塔无寺院,造成寺塔分离 。 明清时期的塔,以南京报恩寺塔与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塔最驰名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