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读懂“无症状感染者”六大疑问:并非确诊病例 传染性待研究
近日 , 湖北武汉出现了个别无症状感染者 , 但并没有统计为确诊病例 , 引发公众关注 。无症状感染者为何不纳入确诊病例?是否具有传染性?发现后如何医治?
3月20日下午 , 部分微信群、朋友圈内有网友转发武汉市韩家墩街综合社区关于“昨晚丽水康城小区又有新增病例”的“重要通知” 。20日 , 武汉市硚口区防控指挥部回应称 , 该男子系无症状感染者 , 非确诊病例 , 20日再次检测为阴性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为了解释疑惑 , 第一财经采访人员根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等文件以及一些研究成果 , 总结可“无症状感染者”的六大相关问题 。
一 何为无症状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的确定 , 必须具有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
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病毒基因测序 , 与已知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
二 是否属于确诊病例?
目前所公布为确诊病例必须具备临床症状表现 , 同时具备以下病原学或血清学证据之一者: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病毒基因测序 , 与已知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和IgG抗体阳性 , 血清新型冠状病毒特异性IgG抗体由阴性转为阳性或恢复期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 。
【@一文读懂“无症状感染者”六大疑问:并非确诊病例 传染性待研究】由此可见 , 不具有临床表现的无症状感染者不属于确诊病例 , 不在公开的确诊病例数字内 。
那么 , 公众有所疑惑的是 , 为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 却不在上报的确诊病例行列?
其实 , 在2月14日的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 ,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曾益新已经讲得非常清楚 , “按照新冠肺炎疫情发布的相关规定 , 仅对外公布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 , 无症状感染者不在报告的范围内 , 不需要对外进行公布
三 是否具有传染性?
2月6日 , 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中首次提出“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 。
世卫组织通过对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ERS)的观察发现 , 冠状病毒通过无症状患者传播的情况非常罕见 , 因此世卫组织认为:无症状患者可能不是病毒主要的传播者 。
2月下旬 , 南京疾病预防和控制中心在预印版服务平台medRxiv报道了24例无症状新冠病毒病(COVID-19)病例的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特征 。题目是“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4 Asymptomatic Infections with COVID-19 Screened among Close Contacts in Nanjing, China” 。这项研究的意义是发现了无症状携带者具有强传染性 , 传染期可能长达3-4周 , 并且被其传染的患者可能会发展成重症 。该结果突出了应用病毒核酸检测进行患者的密切接触者追踪和纵向监控的重要性 。。”
四 无症状感染者如何上报?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相关规定 ,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发现无症状感染者 , 应当对其采取集中隔离14天 , 并且在两个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 。县、区级疾控机构在接到无症状感染者报告后 , 24小时内要完成个案的调查 , 及时进行密切接触者登记 , 并采取隔离措施 。同时 , 将个案调查表和调查报告及时通过网络报告系统进行上报 。
由此可见 , 无症状感染者上报的数字并不属于强制公开范围 。
国家卫健委副主任曾益新表示:“如果是无症状感染者在集中隔离期间出现了症状 , 这个时候可将其作为确诊病例报告 , 并且对外予以公布 。”
推荐阅读
- 「根源」原创 2岁娃情绪不稳“一点就着”?3招读懂娃的内心,找到发火的根源
- 「狮子座」狮子座:花开是你,读懂真情,甜蜜重现,爱情渐入佳境,此生不弃
- 「广西」新增密切接触者4人!4月17日广西无新增确诊、疑似、死亡病例,现有无症状感染者5例,现有密切接触者126人
- 上观新闻■医疗期跟请病假有关系吗?一文了解
- [感知主义者]破天荒觉醒:一切价值重估,我们能换一个活法吗?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解读与补充》(56)
- 云南@4月16日0时至24时,云南无新增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 「星座」前任只有1个!我可以助你读懂这个星座的内心戏,只是请别伤心
- 「」无症状感染者相关情况首次通报!7个权威解答
- [波妞妞星座]海底发现神秘人,科学家潜心研究后,人类或并非唯一文明!
- 【感知主义者】匪夷所思的人类命运,我们怎么才能幡然醒悟?王建平:每日一文:《感知论解读与补充》(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