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创创社区#创业者如何抵挡「被同龄人抛弃」的永恒焦虑?( 四 )


京东金融陈生强:我觉得这个可能跟我职业背景有关 , 因为我是财务出身的 , 所以我基本上会相对审慎地去看事情 。
得到李翔:从来也不高估、也不低估是吗?
京东金融陈生强:对 , 我不怎么会太过高估 , 也不怎么会太过低估 。 但是我的习惯可能是我会永远去看到底哪些东西自己可能没想明白——现在的 , 以及未来三到五年的 , 这个可能是需要一直去思考的一个事情 。
猎豹移动傅盛:高估?高估了自己吧 , 这俩词不管怎么讲 , 都不容易是一个正面的词汇 。
例子还是蛮多的 , 比如说当年Musical.ly融不到钱的时候 , 我们投给它500万人民币 , 卖给头条的时候 , 卖了大概接近10亿美金的估值 , 我们也拿回近2亿美金 。 后来想想这件事情 , 其实是低估了当时整个内容领域的创新 。
我们很早就开始注意短视频 , 还有头条模式 , 但事实上我们没有下定决心去做 。 我们总觉得我们做工具出身 , 内容离我们太远了 。
反过来想 , 这件事是在以自我为出发 , 你认为在做一件你擅长的事情 , 然后另一件事情你不会做 。 但事实上你已经有很好的牌了 , 完全有机会可以做 。
我们有好几次机会都是可以去收购(一些公司的) , 后来董事会在讨论的时候也没有去完成 , 就是在它刚发展起来的时候 。
包括后来看到头条的崛起 , 我们很早就开始关注个性化信息流这件事 ,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机会的重要性是多么大 。 你不应该因为自我的一些固有的认知去放弃一些外部的机会 , 这是第一个 。
关于高估的例子 , 比如AI , 我多少还是有点高估了AI能够起到的作用 , 我跳身做机器人之后 , 发现它是个巨大的系统工程 。 我看了很多技术演进的路径 , 一个技术真正形成产业化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 当然这其中机会巨大 。
我们已经掌握了全自研的机器人技术链条 , 积极推动AI技术的软硬一体化落地 , 未来会将能力一步步开放 , 推出更多AI硬件产品 , 目前已经有了阶段性的成果 。 今年3月21日 , 我们发布了自主研发的猎户机器人平台OrionOS , 并推出五款全系列的机器人产品 。
机器人是一个完全全新的领域 。 我高估了一个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革命性结果 , 即拿成熟产业来高估一个新兴产业可能带来的可能性 。 这就是两个非常深刻的例子 。
得到李翔:小鹏总 , 有没有低估汽车?
小鹏汽车何小鹏:我觉得因为这个创业路上太多高估跟低估了 , 很难做出一个非常准确的判断 。 我讲两个方面吧:
第一个是低估 。 我记得我第一次创业的时候 , 我每到了一个阶段 , 比如说假设50人的公司规模是一个阶段 , 100人 , 500人 , 1000人 , 3000人 , 5000人 , 10000人都是节点——那我们这些阶段都经历过了 。
每一个阶段我都觉得我应该重视能力、资源跟文化体系 , 但是每一个阶段的下一个阶段我都觉得我上一个阶段应该更加重视 。 所以我现在在重新创业领域里面 , 我一直觉得我要把管理做好 , 那么HR、HRBP这个体系是太重要的事情 , 而且应该是从100人的时候就开始做 。
绝大部分企业最后做不成可能是管理的问题 , 整个的文化体系、能力资源体系的重要性是非常重要的 。
高估的方面 , 高估的很多 。 很多时候我觉得我们高估了自己 , 低估了我们核心的对手 。 事实上我觉得大家都是聪明人 , 你看到的他也看得到 , 他不能做可能是有包袱问题、可能是有体制问题、可能是有基因问题 , 但是并不代表他做不了 。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判断对手的时候 , 很容易把自己高估 。 这个在我们之前打仗过程中间实际上是有多次的 。 可能最后我们成功了 , 是对手不小心犯错了 , 而不是因为我们自己判断正确 。 所以在这条线上 , 我觉得打仗的过程中间 , 大家不一定要理性评估自己和对手 , 因为专业能力强的人容易高估自己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