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治者:古代监狱往往“滋蔓逾年而狱未具”,为何宋朝却能屡屡“狱空”?
引言
狱空 , 在史籍中也常被称为牢狱空虚 , 囹圄空虚等 。牢狱空虚 , 作为一种理想的狱政管理现象 , 是历代统治者追求的目标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但是在封建社会中 , 与狱空截然相反的淹狱是一个常见又无法解决的问题 。监狱过于拥塞会导致监狱内关押条件恶化 , 各种狱政措施无法得到很好实施 , 并且容易滋长监狱的吏治腐败 , 使百姓积怨日深 , 影响统治者的政局 。因此疏决淹狱始终是统治者对监狱监管的重点之一 。
宋朝也存在严重的淹狱情况 , 《宋史》记载宋朝前期的佐证人与原告都要被官府长期收禁 , 由此可见当时狱所关押了多少人 。但是到了宋中后期却频频出现狱空现象 , 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造成了这么大的改变?法制指导思想是狱空现象频出的思想基础
宋朝是在五代十国的混战之中建立起来的 , 宋朝建立之初社会动荡不稳 , 全国还没有统一 , 存在地方割据势力 , 五代以来苛政酷刑的局面迄待新的政权来改变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为了树立新政权威信 , 稳定社会人心 , 也为了加强和巩固君主中央集权 , 宋朝统治者在加强皇权的同时 , 非常注重法制建设 。宋朝大多数皇帝重视立法和司法 , 对狱讼之事也十分重视 。
在宋初 , 宋太祖、太宗采取宽严相济的手段 , 十分重视树立宽厚仁德的形象 。宋朝的皇帝有讲求法制的传统 , 从北宋的太祖、太宗到南宋的高宗、孝宗理宗都比较重视法律的作用 。宋朝的皇帝一贯主张以宽厚为本的立法指导思想 , 在治狱上实行务存仁恕的思想 。
宋太祖曾下诏说:“禁民为非 , 乃设法令 , 临下以简 , 必务哀矜 。”
宋初统治者重视司法严明 , 要求司法部门和司法官吏要亲决司法事务 。同时 , 皇上也亲自折狱虑囚 , 以示哀矜 。从北宋太祖、太宗、仁宗的恤刑思想以及虑囚行动 , 到南宋孝宗、理宗的类似思想和活动都体现了这一点 。
宋朝皇帝除亲自决狱外 , 还命令各州的长官也亲自审理重大的案件 。太平兴国六年 , 宋太宗下诏曰:“诸州大狱 , 长吏不亲决 , 胥吏旁缘为奸 , 逮捕证佐 , 滋蔓逾年而狱未具 。自今长吏每五日一虑囚 , 情得者即决之 。”
到了南宋时期 , 因为宋高宗性情柔和宽厚 , 所以他每次看到官员询审犯人时都会站在旁边看着 , 按他所言是害怕司法部门因为自己不在旁边而对犯人用刑不知轻重 。英宗时期曾下诏告诫官员说:
狱讼是大事情 。办案 , 有律文可以核对 , 有判例可供参考 , 有疑难狱案则可复审 。近年只把狱情上报给执政官员 , 探求他们的意旨作为用法轻重的标准 , 是很不应该的 。今后你们应该从思想上重视起来 , 谨慎用刑 , 以处罚得当为好 , 不好因袭过去的错误 。如不遵照我的命令 , 我将处以重罚 , 决不赦免 。
宋朝的最高统治者的法制思想是两个方面的 , 立法之制严 , 而用法之恕 。
【统治者:古代监狱往往“滋蔓逾年而狱未具”,为何宋朝却能屡屡“狱空”?】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一方面就立法和司法而言是严 , 它是说在宋朝的立法和司法在加强和保护中央集权制、惩治贪墨、和镇压盗贼等方面是绝不手软的 , 另一方面在司法刑狱方面很注重慎刑恤狱 , 力争做到临政以宽 , 赏罚分明 , 狱无冤滥 。
宋朝最高统治者的恤狱慎刑思想并非都是粉饰政治的虚言 , 它是在宋朝经济政治环境下产生的法制思想 ,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在这种宏观法制思想的指导下 , 宋朝出现了较多狱空现象 , 统治者重奖狱空来清理淹狱也就不足为奇了 。支持狱空制度的颁布是狱空频出的重要条件
推荐阅读
- ■南阳历史上最具代表性十大人物
- #逃跑#古代“灭九族”为什么都不逃跑?原来逃跑才是最大的愚蠢!
- 「」【敦煌小常识】供养人—中国古代人物画像的集大成者
- :历史上的四大冤案,没有最冤,只有更冤
- ■在古代,为什么除掉对手总喜欢摔杯为号?原来有这三个原因
- 历史@古代青楼女子的暗语,现在成了口头禅,尤其是年轻人天天说!
- 中国古代史:在没电的古代,人们是否天黑便入睡?说出来你别不信
- 文化:古代诛九族,嫁出去的女儿、女婿诛不诛?
- 「」古代的人拿着刀对砍,为何刀都砍不坏呢?
- 「倚数」杜贵晨:“倚数”称名和“倚数”谋篇(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数传统与数理美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