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日沉浸在社交媒体的世界,却对它的四种逻辑一无所知( 三 )





其一 , 从“程序流”到可编程化(Programmability) 。
如前所言 , 大众媒体提供的是单向的“程序流” , 社交媒体触发和引导的 , 则是用户与平台编码环境的交互 , 以及这种交互所产生的创造性价值 。


我每日沉浸在社交媒体的世界,却对它的四种逻辑一无所知
文章图片


社交媒体对大众媒体的升级 , 可以体现在三个方面:(1)大众媒体时代侧重内容和观众 , 社交媒体时代关注编码和用户 , 大众媒体依托节目流吸引受众 , 社交媒体基于编程、数据、算法、协议、界面、平台等技术来设定内容;(2)随着对编程技术的探索走向纵深 , “设定”过程日益走向不可见、不可感、自动化 , 掌握编程技术者成为筛选内容标准的设定者;(3)考虑到商业价值和用户粘性 , 作为行动者的用户得以保留较大话语权 , 大众媒体逻辑中的“单向流”转变为可对话互动的“双向流”(two-way traffic) , 这样一来 , 用户和社交媒体实际在共同改写平台使用规则 。


我每日沉浸在社交媒体的世界,却对它的四种逻辑一无所知
文章图片


其二是全新的地位授予逻辑 。
拉扎斯菲尔德和莫顿曾总结大众传播的三大功能 , 其中便包括地位授予 。 如今 , 大众媒体和社交媒体的地位授予机制产生了交互作用 。 例如 , 传统媒介会根据社交媒体议程设置内容 , 而新媒体中的“网红” , 也逐渐走向大屏幕 。


除此之外 , 社交媒体通过衍生出以地位为核心的“点赞经济”(like economy) , 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大众评判事物的标准 。 比如 , 长期活跃在社交媒体上的大众日益将“转赞评”数量作为衡量话语是否可信、人是否具有价值的指标 。 当然 , 平台开发者和用户都可以通过影响或操纵“转赞评”数据、事件关注度排名等方式 , 来提升某议程的重要程度 。



我每日沉浸在社交媒体的世界,却对它的四种逻辑一无所知
文章图片


我每日沉浸在社交媒体的世界,却对它的四种逻辑一无所知
文章图片


其三是互联性(Connectivity) 。
这也是范迪克提出的一个关键概念 。 此处 , 我们首先需要说明 , 互联性并不等同于连接性(Connectedness) 。 “连接性”仅仅局限于描述人与人、人与内容之间的联通;“互联性”一词最初被用于描述硬件连接 , 在范迪克的语境中 , 则被用于强调用户、平台、广告主乃至线上环境等多个“行动者”之间的互相塑造 。


在范迪克看来 , “互联性”这一概念的价值 , 在于打通了人际连接(human connectedness)和自动互联(automated connectivity) 。 “人际连接”强调用户赋权 , 他们可以按照趣缘的接近性而非地缘的接近性彼此结交 , 并采取共同行动;“自动互联”则强调运用算法等技术为人们提供深度的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 。 例如 , 网页上的“猜你喜欢”和“其他用户还买了……” , 都是“自动互联”发挥作用的体现 。


我每日沉浸在社交媒体的世界,却对它的四种逻辑一无所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