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医院看病安全有保障(健康焦点)( 二 )


“请您用手机扫码进入!”4月1日 , 采访人员来到北大人民医院门诊 , 保安在门外围起两道“关卡” , 桌上的大喇叭反复提醒 , 不管医务人员还是患者 , 只要进楼 , 都得扫描国务院客户端的“疫情防控二维码” , 核查近期旅行史 。
“进了门 , 还会把三道关 。 ”医务处负责人补充说 , 首先 , 患者进入门诊要测体温、查流行病学史;其次 , 分诊护士在扫号分诊时 , 再次查看体温和流行病学史;第三 , 医生见到患者还会询问一遍 。
北大人民医院的门诊楼已使用30多年 , 空间狭小 。 为减少患者聚集 , 医院想了很多办法:控制预约挂号时段 , 多安排下午号源等 , 引导大家错峰就诊;严格落实“一医一患一诊” , 拒绝诊室内进入多名患者 。 “现在 , 日门诊量逐步回升 , 普通门诊正常开放 。 ”医务处工作人员说 。
急诊从未中断 , 发热门诊升级
发热门诊对所有发热患者做检测 , 结果为阳性的转去定点医院 , 未确诊的送往隔离区治疗
“整个疫情期间 , 医院的胸痛患者就诊绿色通道等从没中断 。 ”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李惟铭介绍 , 2月上旬 , 医院决定增加急诊人手 , 由3组专家带队 , 24小时轮流值班 。 “就在10天前 , 我还收治了一名反复胸痛患者 , 发现他非ST段抬高心梗 , 在急诊做了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
胸痛常常高度危险 , 人命关天 。 救治患者既要抢抓时间 , 又要警惕新冠肺炎 。 李惟铭说 , 医院制定了详细的介入治疗患者排查流程 , 比如先要做血常规检查和CT , 同时要确认有无流行病学史 。 医生在做手术时 , 则要按三级防护标准 , 穿防护服、隔离衣 , 戴护目镜 。
在北大人民医院急诊中心 , 护士长孙红也表示 , 医院急诊服务一直没有中断 , 胸痛、卒中、创伤患者就诊绿色通道保持畅通 , 目前日均来急诊的患者人数200多人 , 不及平时的一半 , 但比起2月初还是增长明显 。
“这里收治了不少心脑血管、血液病急症以及创伤患者 。 我们的急诊抢救室目前允许一名家属陪护 , 当然 , 家属也必须测体温、做流行病学调查 。 患者在电子测温的基础上 , 还要接受水银体温计测温 。 ”孙红说 。
走到北大人民医院西侧 , 有一排不起眼的平房 , 但墙上的红字却提醒人们 , 这里是疫情防控最重要的战斗堡垒——发热门诊 。 “别看地方小 , 只有285平方米 , 但这里年门诊量高达4万多人次 , 日均100人次 , 高峰时达到每日300人次以上 。 ”医务处工作人员说 。
医院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病例 , 在严格落实《发热门诊呼吸道症状患者救治流程》《应急隔离区抢救流程》的基础上 , 新制定了《发热门诊非疑似核酸筛查流程》 。 此外 , 还增派了一批主治医师以上职称的医生支援发热门诊 , 并在加强配置抢救设备的同时 , 新购置一台“方舱CT” , 提升临床诊疗能力 。
疫情发生以来 , 发热门诊对传染病防控的核心作用得到凸显 , 由于现有规模不够用 , 医院在1月27日果断腾空两层制剂楼 , 改建为发热门诊应急隔离区 , 加设10张床位 , 用于疑似患者隔离救治、核酸检测等待转诊等 。
为了同时做好发热门诊筛查和危重患者救治 , 医务处工作人员介绍:“有一天半夜2点 , 一名消化道穿孔患者送进医院 , 因为他发烧 , 要经过发热门诊筛查 。 患者随时有生命危险 , 急需做手术 , 于是在快速检查和周密防护后 , 我们安排医生在负压手术室完成了手术 。 ”
最近 , 北京输入病例防控压力加大 , 发热门诊举措再度升级 。 “从3月26日起 , 我们采取更严格的筛查 , 对发热门诊就诊的所有发热人员全部进行核酸检测 , 每天实验室会检测60—70份样本 , 6小时左右出结果 。 ”医务处工作人员说 。
朝阳医院同样高度重视发热门诊工作 。 1月23日 , 医院成立新冠肺炎会诊专家组 , 感染科主任谷丽是专家组副组长 。 同日 , 医院成立隔离病区 , 由感染科、职业病科、高压氧科等组成 , 收治发热或疑似新冠肺炎患者 , 最高峰时有36间隔离病房 。 此后的60多天里 , 医院发热门诊共接诊7000余例患者 , 隔离病房累计收治700例患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