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历史」细读史书,看商鞅为何不得善终


【「硬核历史」细读史书,看商鞅为何不得善终】商鞅是谁
商鞅本姓姬 , 名鞅 , 卫国人 , 故又称为卫鞅 , 战国时最为著名的改革派 , 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 正是在他的辅佐下 , 秦孝公推行变法 , 开始了富国强兵之路 , 可以说商鞅变法为日后秦国能有实力凌驾于六国之上 , 并最终灭六国实现大一统打下了了坚实的制度基础 。 因为商鞅为秦国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 被赐封商於十五邑 , 封号为商君 , 这也正是我们称其为商鞅的原因 。

「硬核历史」细读史书,看商鞅为何不得善终
本文插图

商鞅之死
要问商鞅是怎么死的 , 也许大家都会想起初中时历史课本上学到的内容 , 商鞅因为变法改革伤害了太多大贵族的既得利益 , 最终被车裂 , 那么事实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 我们来看看史书上是怎么说的 。 及孝公卒 , 太子立 , 宗室多怨鞅 , 鞅亡 , 因以为反 , 而卒车裂以徇秦国 。 ——《史记·秦本纪》
从这段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 , 秦孝公死后 , 因为在秦国有太多人怨恨商鞅 , 他选择逃离秦国前往魏国 , 但没有成功 , 回到秦国后被加上了谋反的罪名 , 死后被车裂 , 我们可以注意到他并不是车裂而死的 。 商鞅为什么招人恨
按照历史课本中的逻辑进行推理 , 商鞅因为触动了大贵族的利益而被其怨恨 , 那么秦国强大之后 , 作为利益的获得者 , 百姓因该对商鞅感恩戴德才对吧 , 如果你这么想 , 那么你又错了 , 我们来看看史书上是如何记述的 。 惠王车裂之 , 而秦人不怜 。 ——《战国策·秦册》
不怜二字 , 我们足可以看出 , 秦人对商鞅之死并无同情之心 , 这是为什么呢?
唯一的原因就是实际上百姓并没有从变法改革之中谋到什么实惠 , 此次大变革的真正受益者是国家 。
商鞅变法的最终目的是富国强兵 , 从其推出的政策法令中我们不难看出 , 就是以损害其它所有人的利益为手段 , 来使秦王成为最终的获益人 , 通过弱民贫民来服务于耕战 , 从而在对外战争中取得胜利 , 以达到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国力的目的 。
然而国家强大之后人们并没有享受到富足的生活 , 加之严苛的刑罚 , 底层人民看似获益 , 实则其失去的远远超过得到的 。
因而除了秦王以外 , 没有人会真正开心 , 商鞅实际上成了秦孝公的孤臣 , 这既使得商鞅在秦孝公在世时能掌握巨大权力 , 不惧任何权贵 , 但同时也是导致在秦孝公死后他悲惨下场的原因 。 商鞅为何会死
商鞅最后的悲惨下场 , 多半是由其自身造成的 , 追溯其所作所为便可发现其中之缘由 。
1、刑公子虔
变法开始后不久 , 秦国上下出现了不少反对和不满的声音 , 巧合的是就在这时太子犯法了 , 而且罪还不小 , 按律当行刑 , 然而太子是未来的国君 , 不能施以肉刑 , 怎么办呢 , 徒弟犯错就是师父没教好 , 那就处罚师父吧 。 于是就对当时的太师公孙贾和太傅公子虔分别用了黥刑和劓刑 ,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在公孙贾的脸上刺了字 , 割掉了公子虔的鼻子 。
商鞅借此向天下表明他的立场和态度 , 表明不论身份高低在法令面前一律平等 , 不分贵贱 , 只要违反法令都要受到惩罚 。 此事过后国内反对的呼声小了很多 , 新的法令得到了较好的贯彻 , 他的目的似乎是达到了 , 但同时他也彻底得罪了太子以及他身后的势力 。
2、欺魏将昂
使卫鞅将而伐魏 , 魏使公子昂将而击之 , 军既相距 , 卫鞅遗魏将公子昂书曰:吾始与公子驩 , 今俱为两国将 , 不忍相攻 , 可与公子面相见 , 盟 , 乐饮而罢兵 , 以安秦魏 。 魏公子昂以为然 。 会盟已 , 饮 , 而卫鞅伏甲士而袭虏魏公子昂 , 因攻其军 , 尽破之以归秦 。
——《史记·商君列传》
商鞅带兵伐魏 , 对阵昔日好友公子昂 , 以会盟为借口将其骗至军中并将其俘虏 , 随后大破魏军 , 商鞅为了秦国抛弃了一切 , 甚至不惜背上背信弃义的骂名 。 商鞅经此一役为秦国夺回了昔日的河西之地 , 立下大功携胜而归 , 裂土封侯 , 虽然这是商鞅整个人生的巅峰时刻 , 但同时他和魏国的仇怨也就此结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