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文史@唐代的5个姐妹,不出嫁、不化妆,却能入宫伴君,成为一段传奇


史载《女论语》的作者是宋若莘 , 其妹宋若昭为之作解 。
宋家“世为儒学” , 传至若莘、若昭的父亲宋庭芬时 , 亦“有词藻”、“能词章” , 但其发现自己的儿子“独愚 , 不可教” , 遂将传承家学的希望 , 系于五个聪明灵慧的女儿身上 。
此五女为:长女宋若莘 , 其次分别为若昭、若伦、若宪、若荀 。
宋庭芬对她们“始教以经艺 , 既而课为诗赋” , 女儿们亦不负所望 , “未达及笄 , 都能属文” , 可见其捷悟早慧 。
在教育的陶冶下 , 宋氏姐妹 , 尤其是长女若莘、次女若昭 , 养成“贞素闲雅”的性情 , 有着“节概不群”的抱负 , 同时也对唐代女子的定位有了自矜与反抗 。
一门五女均不出嫁、不化妆
唐代妇女好盛妆 , 甚至离谱到“归到院中重洗面 , 金花盆里泼银泥 。 ”白居易也曾以《时世妆》一诗讽刺盲目追求打扮的流弊:“时世妆 , 时世妆 , 出自城中传四方……”
若莘、若昭或许是看透女子为了雕琢眉、目、唇 , 消耗了多少青春、精力 , 而决定拒绝“薰泽靓妆”、“纷华之饰” 。
这种心态也造就了两人“文尤淡丽”的风格 。

玲珑文史@唐代的5个姐妹,不出嫁、不化妆,却能入宫伴君,成为一段传奇
本文插图

白居易画像
更进一步 , 她们向父母禀告 , 立誓不从人 , 家中也不欲其与寒卿凡裔为姻对 , 就听任她们向学 。
唐代婚姻极重门当户对 , 又重“聘礼” , “老女不嫁”并不少见 。 但宋若莘、若昭并非在“婚姻市场”居于弱势 , 而“一生抱憾堪咨嗟” , 是主动退出“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传统归宿 , 不愿将妇功局限于家务技能 , 进而追寻儒家的人生目标 , 要以“艺学扬名显亲” 。
若莘以严师的姿态教诲四个妹妹 , 于是一门五女均不出嫁、不化妆 , 以读书赋诗为乐 , 果然引起注意 , “行成闻四方” 。
宋若莘归纳自己对女子教育的理想 , 写下《女论语》十篇 , 内容模仿《论语》 , 以宣文君代仲尼 , 以班昭等代颜回、闵子骞 , 以问答的形式 , 勾勒优秀的妇道典范 。
宣文君指的是韦逞母宋氏 , 其年幼丧母 , 由父亲抚养长大 , 并学习《周礼》音义 , 以传承家学 。
当时天下丧乱 , 宋氏讽诵不辍 。 其子韦逞学成得名 , 担任前秦苻坚的太常 , 当时苻坚悯礼乐遗阙 , 欲兴办学校 , 设置博士教授儒学经典 , 其中《周礼》独缺教席 , 博士卢壶推荐宋氏“今年八十 , 视听无阙 , 自非此母 , 无可以传授后生 。 ”
于是苻坚下令:以宋氏之家设立讲堂 , 选送生员一百二十人 , 让宋氏隔着绛纱缦授业 , 并封其为“宣文君”以示褒奖 。 宋氏成为中国第一位政府官学的女教师 , “扩千古之所无” 。
宋若莘可能因宣文君同姓宋 , 也是儒学世家出身 , 而以其为主角 。

玲珑文史@唐代的5个姐妹,不出嫁、不化妆,却能入宫伴君,成为一段传奇
本文插图

苻坚雕像
班昭是《汉书》作者班固之妹 , “博学多才”、“有节行法度”;班昭更是《女诫》的作者 , 推动女教有功 。
宋若莘以二人为《女论语》的主角 , 似乎不以教育妹妹为足 , 有意成为官方女教师 , 方能达其“扬名显亲”的期许 。
五女才学出众 , 君主“不以宫妾遇之”
唐朝皇帝喜好文学者众 , 德宗尤是 , 并着重人才选拔 , “每年征四方学术直言极谏之士 , 至者萃于阙下 , 上亲自考试……”
贞元四年 , 昭义节度使李抱真体察圣意 , 推荐宋若莘等人予朝廷 。 德宗素好亲自考验人才 , 遂将五姐妹全部召入禁中 , 当场面试文章诗赋 , 兼问经史大义 。
宋氏应答如流 , 殿试结果使德宗“咨美 , 深加赏叹” , 便将五人俱留侍宫中 。 可见宋氏五女的才学 , 不亚于大臣表现 , 故成为中国史上少见的“女学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