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玲珑文史】宋仁宗的养母:其遗诏不被认可,其生前制度被焚,其遗愿却实现了


明道二年 , 刘太后身体渐差 , 宋仁宗为此下诏大赦 , 为刘太后祈福积福 。 但刘氏仍在这年崩世 , 听政先后十一年 。
刘太后崩世前 , 留下一道遗诏给宋仁宗和群臣 , 但这道遗旨的内容 , 却让大臣们不能接受 。
刘太后在遗旨中要求晋封原为杨太妃的杨氏为皇太后 , 以后军国大事 , 皇帝也需要在内宫中和杨氏商量;并且 , 她想要让“垂帘听政”的制度 , 成为祖宗制度 。
对此 , 御史中丞蔡齐大声驳斥;御史庞籍则表示 , 已经直接焚烧掉“垂帘听政制度和仪式”的相关记载;范仲淹也上了奏疏 , 认为将杨太妃册封为太后 , 且再次“垂帘听政” , 是不可以的 。
此时的宋仁宗 , 已经二十四岁了 , 完全可以亲政 。 既然如此 , 一个太后崩逝 , 又何必再立一个太后来辅政?
刘太后仙逝 , 杨太妃退让;原本隐藏的问题 , 浮出了水面
众人议论纷纷 , 这时杨氏在屏风后面表示:我没有“垂帘听政”的必要 。
也许因为杨氏已经有所退让 , 宋仁宗亦与杨氏关系良好 , 所以皇帝最后仅删去遗诏中让杨氏承接刘太后的“垂帘听政”一节 , 依旧册封杨氏为太后 。
杨太妃可以自宋真宗时代与刘氏相处良好 , 并且过着安稳富贵的生活 , 肯定有她聪慧之处 。 她内心是否想学一学刘太后的“垂帘听政” , 从目前史料是看不出来的 。

【玲珑文史】宋仁宗的养母:其遗诏不被认可,其生前制度被焚,其遗愿却实现了
本文插图

《清平乐》宋仁宗剧照
不过 , 明显的是 , 当下朝堂的情况和刘太后当初不同 。 宋仁宗早已成年 , 并不是当年那仅十岁的稚儿 , 朝堂政务已经可以自行处理 , 又怎会需要一个新的母后再来“垂帘听政”?
所以 , 她聪明地跳出来 , 表示皇帝可以自行处理军国大事 , 而自己没有必要插手政务 。
另外 , 因刘太后仙逝 , 原本隐藏的问题便被大臣们尖锐地提出来了:宋仁宗并非刘氏的亲生子 , 而是李宸妃的儿子 。
宋仁宗自小就被刘氏抱养 , 由杨氏同时保育 , 所以并不知道自己并非是刘氏的亲生儿子 。 刘氏在真宗天禧年间成为皇后 , 之后真宗、仁宗交接之际又成为皇太后 , 位高权重 , 更没有人会和仁宗提及他生母的事情 。
在面对与自己亲近、抚养自己长大的刘氏去世时 , 宋仁宗同时也面对了自己亲生母亲李宸妃早已去世的事实 , 而且是在他完全不知晓的情况下 。
宋仁宗抱持着何种愧疚难过的心态 , 我们不得而知 , 但他对李宸妃的亏欠感 , 让他在处理刘太后后事的同时 , 也开始着手关心李宸妃过去的遭遇 , 以及之后的加封册封 。
到底李宸妃有没有被亏待?这问题是宋仁宗极想知道的 , 但是过去之事难以挽回 , 他仅能从刘氏当初下葬李宸妃的规格、仪式去判断 。
李宸妃在明道元年生病去世 。 她身为先帝并不受宠的嫔妃 , 在下葬的规格上 , 肯定不高;她在病逝后才进位成宸妃 , 对于刘太后来说 , 她的逝世也并非大事 。
然而 , 政治敏感度极高、时为宰臣的吕夷简 , 却提醒了刘氏 。

【玲珑文史】宋仁宗的养母:其遗诏不被认可,其生前制度被焚,其遗愿却实现了
本文插图

《清平乐》吕夷简剧照
吕夷简在奏对时 , 提及有宫嫔去世 。 刘太后掌管内外宫中大事 , 自然清楚他提到的宫嫔是谁 , 斥责他虽身为宰臣亦不该插手内宫之事 。
但深知宋仁宗并非刘氏亲生子的吕夷简 , 态度强硬 , 他认为厚葬是必须的 , 虽然以宸妃的位份也无法有更大的葬礼 , 但她毕竟是仁宗生母;若仁宗生母逝世却连丧礼都没有 , 往后事发 , 肯定会有受到此事拖累者 。
最后 , 刘氏接受了吕夷简的劝说 , 给予了李宸妃破格的厚葬 。
这件事 , 也让后来宋仁宗在一些大臣教唆下开棺验尸 , 发现刘氏并没有亏待自己生母的时候 , 更加厚待刘氏族人;也让刘氏在被揭发“非生母”之后 , 仍受到宋仁宗的崇敬思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