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新闻#宋仁宗——平凡的仁君


上集我们说到 , 北宋王朝的第四位皇帝赵祯 , 也就是宋仁宗的去世 , 给当时的宋、辽两国都带来了巨大的悲伤 。 那么 , 问题也就来了 , 宋仁宗在其生前究竟拥有着何等的人格魅力 , 以至于在他死后会收获此等的殊荣?
我们先来讲一个小故事 , 根据《宋史》的记载 , 有一次 , 宋仁宗架不住张贵妃的软磨硬泡 , 给张尧佐 , 也就是张贵妃的伯父接连封赏了四个品级不低的官职 , 这放到现在来看自然是「无法无天」 , 不过 , 哪怕是在奉行专制体制的古代社会 , 这种堪称胡闹的人事任命也必然会遭到非议 。 果不其然 , 还没等张尧佐的屁股坐热 , 北宋王朝的台谏官们就出手了 。
正所谓「台谏者 , 天子耳目之臣」 , 在北宋王朝的行政体系中 , 台谏官扮演的就是为天子扫除奸邪、重振朝纲的重要角色 , 像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到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 后天下之乐而乐」 , 就不妨将其看做是生活在北宋的台谏官们、以及那个时代更多有操守、有抱负的官员们的至高追求 。

#搜狐新闻#宋仁宗——平凡的仁君
本文插图

范仲淹《岳阳楼记》
因此 , 对于宋仁宗的违规操作 , 台谏官自然不能置之不理 , 毕竟除了那些高大上的原因和道理之外 , 向君王劝谏本就是他们的职责所在 。 更何况 , 本朝太祖早就立下了「不杀大臣及言事官」的祖训 , 台谏官们自然不用担心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 。 于是 , 以包拯为代表的台谏官便开始了对宋仁宗的不懈劝谏 。
最终 , 迫于由台谏官所引发的、并迅速波及到整个朝堂上的舆论压力 , 从小便以忠厚老实形象示人的宋仁宗竟然也动起了心眼儿 , 正所谓「避其锐气 , 击其惰归」 , 面对朝堂上下来势汹汹的「声讨」浪潮 , 宋仁宗选择了战略性回避 。 即通过剥夺张尧佐部分被加封的官职 , 成功地平复了百官的不满情绪 。 至于张尧佐 , 就这样在自己侄女对仁宗皇帝的枕边风下 , 冒着被百官们唾弃的风险 , 「平白无故」地饶了几个肥差 , 哪里还敢有什么不满 。
不久之后 , 也许是觉得风头已经过去 , 宋仁宗再一次给张尧佐加封了官职 , 只不过 , 这次做的十分低调 , 低调到让台谏官们都不再好意思去扑灭仁宗皇帝对于张尧佐所展现出来的执着与热情 。 可惜 , 凡事就怕认真 , 在包拯都对此保持沉默 , 当然啦 , 也许更多的是无奈的情形下 , 一个比包拯更加较真儿的男人站在了宋仁宗的面前 , 他就是唐介 。 对此 , 《宋史》的描述是「同列依违 , (唐)介独抗言之」 , 细细品味 , 此时的唐介还真有一种孟老夫子笔下「虽千万人吾往矣」的风韵与神采啊 。
不过 , 面对唐介这个硬茬儿 , 老实人宋仁宗又动起了心眼儿 , 他说 , 「哎呀 , 任命张尧佐的文件是宰相文彦博那边儿拟定并通过的」 , 而这言下之意就是说 , 张尧佐这事儿跟我没关系 , 你要找就去找文彦博的麻烦吧 。 于是 , 文彦博就这样被宋仁宗拉下了水 , 唐介找了一个由头 , 就毫不留情地将文彦博和张尧佐一块弹劾了 。
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 , 宋仁宗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火气 , 就像孔老夫子说的那样 , 「是可忍 , 孰不可忍」 , 忍无可忍的宋仁宗最终展现出了君王的愤怒 , 威胁唐介说 , 只要你再多说一句有关弹劾的事情 , 就将你贬谪到遥远的祖国边疆 。
「为臣我向皇上您劝谏既是职责所在 , 也是内心的道德激励 , 我连死都不怕 , 还怕您贬我的官、将我外放到偏远的蛮荒之地吗?」面对着眼前这位脸色无比难看的皇帝 , 唐介缓缓地读完了自己的弹劾奏章 , 平静地说了这样一番话 。 也许就是这一句肺腑之言 , 将原本处在暴走边缘的宋仁宗一时间弄得没了脾气 , 转而急吼吼地将文彦博传唤到了大殿 , 宋仁宗对文彦博说:「他唐介弹劾张尧佐也算是尽忠职守 , 可是他连你文彦博一块儿诽谤 , 说你是凭借后宫的关系才坐到了今天的位置 , 你听听 , 这说的是什么话!」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