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不可能缺!”卖粮户反劝买家别囤粮( 二 )


粮食库存方面 , 市场有很简单的衡量标准 , 就是库存轮换 。 如果库存造假的话 , 就拿不出足够数量粮食进行拍卖 。 从历年拍卖结果看 , 从来没有不充裕的时候 , 有些地方拿出进口粮进行拍卖 , 这些进口粮价格低 , 补库存相对容易 。
另有媒体报道 , 黑龙江赠送3000吨大米驰援孝感 , 以此说明湖北库存不足 。 不过 , 这些粮食其实是慈善支援 , 在整体消费量中占比很小 。 驰援和当地库存无关 。
政府鼓励双季稻种植 , 特别是早籼稻 。 但早籼稻经济效益不佳 , 种植面积从2008年之后就一直下滑 。 有些地方政府要求将荒地种回来 , 比如湖南就投入两亿元刺激粮食生产 , 将林地改成耕地 。 这被当作缺粮的证据 。 但是 , 证券时报采访人员采访的一位业内人士认为 , 2008年金融风暴期间很多工人回到老家 。 这次出台类似政策 , 主要是为了稳就业 , 多吸纳一点劳动力 。 要提高产量 , 从早籼稻着手的意义毕竟不大 。 因为早籼稻年产量不到3000万吨 , 在2亿多吨的稻谷产量中占比不高 。
相比之下 , 海外的不确定性被反复放大 。
对粮食短缺话题的炒作 , 从蝗虫危机时就开始了 。 从越南到俄罗斯 , 不少国家都在出台粮食出口限制政策 。 巴西还因为港口工人罢工问题 , 使我国大豆供给受到影响 。 疫情放大了不确定性 , 也放大了恐慌情绪 。
著名种业专家刘石判断 , 疫情对农业影响有限 , 主要是因为农业非常封闭 , 可以自我循环 , 农业的农机化肥农药种子都是本国制造 , 不依赖国际市场 , 不像其他行业缺少几个零部件就无法生产 。
一些国家之所以限制出口 , 不是怕本国不够 , 而是由于囤积居奇想拉高 。 刘石认为 , 未来不会出现全球性的粮食危机 , 只有个别地区、个别家庭可能会出现危机 , 这是由于分配导致 。 比如因为疫情有些没有积累的家庭没钱买粮食 , 有些欠发达区域欠收 。
今年中国气候可能会异常 , 但是气候问题很少会导致整体粮食减产 。 至于因为战略遏制而停止运粮 , 这种情况非常罕见 , 美苏争霸时曾在很短的时间出现过 , 而且留下的名声非常不好 , 遭到全世界谴责 。 刘石认为 , 现在全球各国的矛盾远远达不到要用粮食来遏制的程度 。
广东华南粮食交易中心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称 , 疫情期间交易中心每天都在监测市场信息 , 消费市场基本没有出现过短缺 , 2月国内粮食市场从开始担心供应到担心销售只用了大约半个月时间 , 此后地方储备粮的销售交易活跃度下降 , 也多以底价成交 , 竞价积极性低 。
大豆库存连创新低
中国谷物进口量的确占比不大 , 完全有能力掌控水稻和小麦 。
国科农研院专家张鑫统计 , 现在四大粮(水稻、小麦、玉米、大豆)储备库存为3.54亿吨 , 稻谷库存为1.85亿吨 , 小麦库存为9340万吨 , 玉米库存为7377万吨 , 还有大豆库存为230万吨 , 中国粮食远远够吃 。
中国去年进口三大谷物1082万吨 , 出口308.7万吨 , 对外依赖度并不高 。 从需求上看 , 去年中国玉米缺口1318万吨、大豆缺口8900万吨 , 小麦和水稻分别过剩1350万吨和1401万吨 。 所以水稻和小麦完全不是问题 。
此外 , 近年我国大米进口量明显下降 , 从2017年突破400万吨的高位回落至2019年的255万吨 , 因为进口价格从3129元/吨上涨至3508元/吨 。 今年中国计划进口小麦的配额是963万吨 , 玉米为720万吨 , 大米532万吨 , 和以前没有变化 , 历史上配额也没有用完 。
问题在玉米和大豆 , 尤其是大豆 。
目前玉米产量低于需求量1318万吨 , 但是库存大 , 完全可以支撑下来 。 玉米库存曾高达2.3亿吨 , 但高库存也带来高成本 , 政府最近几年在着力降低库存 , 目前玉米库存已趋向合理 。
政府对外公布的谷物自主可控能力达到98% , 但是谷物不包括大豆 。 大豆对外依存度是83% 。 去年中国进口大豆8851万吨 , 全球大豆出口的64%运到了中国 。 国内大豆产量不高 , 黑龙江亩产320~330斤 , 其他区域230~250斤 , 平均亩产280斤左右 。 如果这些大豆都在中国种植 , 大概需要6亿多亩耕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