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肿瘤防治 新方法 新希望( 二 )


本庶佑发现了另一个重要“免疫检查点”PD-1 。早在1992年 , 他首先鉴定PD-1为活化T淋巴细胞上的诱导型基因 , 这一发现为PD-1阻断建立癌症免疫治疗原理做出了重大贡献 。
2014年 , 专门破坏T细胞上的PD-1蛋白的抑制剂在美国上市 , 可以用来治疗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肾癌、肝癌、胃癌……2015年8月 , 90岁高龄的美国前总统卡特诊断出黑色素瘤 , 因高龄无法化疗、且癌细胞已扩散到肝脏和大脑 , 卡特接受免疫治疗仅仅4个月后 , 体内的肿瘤竟彻底消失了 。过去几年中 , 采用类似免疫疗法 , 或是其他治疗白血病、肾脏与肺部癌症的免疫疗法的患者 , 纷纷传来捷报 。对于晚期肿瘤而言 , 免疫疗法无疑是人们在过去几十年间取得的最大进步 。
2018年6月15日 , 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正式批准PD-1抗体纳武利尤单抗注射液上市 , 针对的适应症是“系统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不包括敏感基因突变患者)” , 意味着我国的肿瘤治疗真正进入了“免疫”时代 。我们有理由相信 , 将标准的抗肿瘤疗法与增强自身防御功能的免疫疗法联合起来 , 长期抑制、甚至治愈肿瘤的梦想 , 已开始变为现实 。
治疗性“癌症疫苗”:
基因定制精准剿灭癌细胞
癌细胞里有很多异常蛋白 , 这些蛋白若是单独出现 , 马上会被人体内的免疫系统收拾干净 , 正如我们熟知的感冒病毒 。但是因为有了癌细胞的庇护 , 这些异常蛋白释放的信号被屏蔽了 , 免疫系统找不到这些“坏蛋”就无法及时消灭它们 。
所谓癌症疫苗 , 就是科学家们先提取出癌细胞 , 找出里面的异常蛋白是什么 , 然后人工合成这些异常蛋白 , 再把这些“裸露”的异常蛋白注入人体内 , 这些“坏蛋”此时自然躲不过免疫系统的眼睛和T细胞的无情追杀 , 必然会全军覆灭 。
前不久 , 来自美国波士顿达纳癌症研究所和德国缅因兹大学的科研团队同时宣布:在他们针对黑色素恶性肿瘤患者的研究中所开发的基因定制疫苗 , 在一期试验中大获成功 。
美方数据显示 , 参与治疗试验的共有6名黑色素恶性瘤患者 , 在进行基因定制化疫苗接种后 , 有4人已完全康复 , 体内肿瘤细胞含量为0 , 且已跟踪了32个月再无复发 。另外两个人虽然肿瘤细胞并没有立即消失 , 但在经过其他常规手段辅助治疗下肿瘤细胞也已消失殆尽 。
而德方的数据显示 , 参与治疗试验的总共13名患者 , 在接种疫苗后 , 有8名肿瘤患者在3个月内肿瘤细胞完全消失 , 且连续跟踪23个月没再复发 。其余5名患者由于癌细胞已扩散严重 , 截至研究成果公布时 , 共有2名患者的扩散肿瘤缩小 , 1名患者在接受常规辅助治疗后完全消灭了已扩散的肿瘤 。
这两项试验充分证明了基因个性化定制疫苗的可行性 , 不少制药大厂已开始了相关研究 。随着一大波临床试验的开展 , 更多针对癌症的治疗性基因定制疫苗将会不断涌现并被尽快应用 。
调控低氧诱导因子:
斩断癌细胞营养供给“饿死”肿瘤
2019年 ,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再次颁给了为攻克癌症而不懈努力的科学家们 。美国哈佛医学院教授威廉·凯林、英国牛津大学教授彼得·拉特克利夫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格雷戈?塞门萨 , 共同获得了这一奖项 。
凯林长期研究一种遗传综合征冯·希佩尔·林道氏病(VHL) 。这种遗传病由染色体3p25VHL抑癌基因突变失去应有抑癌功能造成 。VHL基因编码蛋白的结合高度依赖氧气 , 通过这一线索 , 凯林和他的团队进一步发现低氧诱导因子-2α的抑制是抑制肾脏肿瘤的必须充分条件 。
塞门萨和他的团队则发现 ,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所调控的基因能够作用于线粒体呼吸 , 并指导细胞对缺氧状况的特殊反应和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 “随着体内氧含量降低到6% , 低氧诱导因子-1就会大量生成 , 缺氧越严重 , 低氧诱导因子-1就生成得越多 。”塞门扎指出 , 低氧诱导因子-1有大量靶向细胞生成 , 大约有4000多个靶向基因受它调节 , 其中一些基因可以增加氧气传输 , 降低红细胞的生成 , 或实现血管生成和红细胞生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