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养生之道多种多样,但是情志养生你知道吗?

情志指人的心理活动 , 它是人在接触和认识客观事物时 , 人体本能的综合反映 。情志养生是一种通过调节人的精神、情绪及心理活动以使身心健康的养生方法 。中医学认为 , 精神与形体的协调一致 , 是人体健康长寿的根本保证 , 精神的异常变化能够直接影响人体健康 。因此 , 主张调身先调心、护形先守神 。一、情志致病特点
【精神■养生之道多种多样,但是情志养生你知道吗?】情志学说是中医理论重要的组成部分 , 情志是指 “七情”“五志” , 七情包括喜、怒、忧、思、恐、悲、惊;五志指喜、怒、思、忧、恐 。张介宾 《类经》云:“世有所谓七情者 , 即本经之五志 。”在一般情况下 , 情志属于正常的心理活动 , 是人体脏腑功能的正常体现 , 如 《素问?气交变大论》说:“有喜有怒 , 有忧有丧 , 有泽有燥 , 此象之常也 。”《素问?天元纪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 , 以生喜、怒、思、忧、恐” , 强调了精神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作为物质基础的功能活动 。只有在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 , 超过人体本身的正常承受范围 , 才能使人体气机紊乱 , 脏腑阴阳气血失调 , 成为情志致病因素 , 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 。
(一)喜则气缓
喜则气缓 , 包括缓和紧张情绪与心气涣散两个方面 。在正常情况下 , 喜能缓和精神紧张 , 使营卫通利 , 心情舒畅 。心主神 , 人如果过分激动 , 不能控制好情绪等就会伤到心 , 具体表现为心神不宁、心慌、睡眠不安、消瘦、毛发枯悸、憔悴无精神等 。
(二)怒则气上
怒则气上是指过度愤怒可使肝气横逆上冲 , 并走于上 。临床见气逆 , 面红目赤 , 或呕血 , 甚至于昏厥猝倒 。肝主魂 , 人生气发怒、抑郁、悲哀会伤及肝脏 , 引起肝郁气滞 , 魂不内守 , 失眠、心烦、头痛 , 造成胁肋区疼痛 , 筋骨失养 。
(三)忧、思则气结
忧、思则气结是指思虑劳神过度 , 伤神损脾导致气机郁结 。古人认为思发于脾 , 而成于心 , 故思虑过度不但耗伤心神 , 也会影响脾胃 , 气机郁结阻滞 , 脾的运化无力 , 胃的腐熟失职 , 便会出现纳差、脘腹胀满、便溏等 。
(四)悲、思则气消
悲、思则气消是指过度悲忧 , 可使肺气抑郁 , 意志消沉 , 肺气耗伤 。悲伤肺 , 长期悲伤、思虑过度 , 性格过于内向 , 就会伤及肺 , 引起咳嗽、气喘、面部长痘等 。
(五)恐则气下
恐则气下是指恐惧过度 , 可使肾气不固 , 气泄以下 , 临床可见二便失禁 。或恐惧不解则伤精 , 发生骨酸痿厥 , 遗精等症 。肾藏精 , 惊恐伤肾 , 人受惊吓恐惧后 , 肾不能藏精 , 人的记忆力、思维能力就下降 , 就会发生早衰、骨关节酸疼、腿脚软冷 , 夜尿多 , 生育能力下降等 。
(六)惊则气乱
惊则气乱是指突然受惊 , 以致心无所倚 , 神无所归 , 虑无所定 , 惊慌失措 , 六神无主 。二、情志养生的基本原则
(一)清静养神
古人曰:“得神者昌 , 失神者亡 。”调神摄生 , 首贵静养 。《黄帝内经》说 “静则神藏 , 躁则神亡 。”因此 , 养神之道贵在一个 “静”字 , 使人的精神情志活动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 , 做到摒除杂念 , 内无所蓄 , 外无所逐 。因为在这种状态下 , “清静则肉腠闭拒 , 虽有大风苛毒 , 弗之能害” , 有利于防病去疾 , 促进健康 , 有利于抗衰防老 , 益寿延年 。但是 , 清静养神的方法 , 并不是要人无知无欲 , 无理想 , 无抱负 , 也不是人为地过度压抑思想或毫无精神寄托的闲散空虚 , 而是主张专心致志、精神静谧 , “寡言语以养气 , 寡思虑以养神” , 避免 “多思则神殆 , 多念则志散 , 多欲则志昏 , 多事则形劳” 。要做到少思寡欲 , 须有赖于思想的纯正 , 克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 , 提倡知足常乐 。在生活中 , 保持达观的处世态度 , 避免无原则的纠纷 , 要做到心神宁静 , 需注意闭目定志 , 眼为心灵之窗口 , 闭目养神有利于心静神凝 , 尤其人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身心疲劳的情况下 , 闭目养神片刻 , 往往能使人心平气和 , 思绪冷静 , 精神内守 , 坦然舒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