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昼]12个武汉解封故事:医生在身上文护目镜 求职者清早复印身份证( 六 )


有一次 , 一个婆婆说不清 , 被拦下来 。 她看着前面扫码出去的年轻人 , 冲杨敏喊 , “凭什么他能出我不能出?”杨敏拗不过 , 放她出去 , 老人颤颤巍巍地走出挡板 , 左右张望了一会儿 , 心满意足地回去了 。
杨敏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 但也能理解 , “都憋得不行了” 。
杨敏是某国企的下沉党员干部 , 集团已经开始复工 , 但她还没收到撤离的通知 。 早上八点 , 她照例去社区报道 , 值守点附近的一家热干面馆开门了 , 在隔挡板外面挂起了一张纸质的招牌 。 两个月没在外面“过早”的杨敏 , 打算去买一碗尝尝 。
(杨敏为化名)
殡仪车少了 , 地铁动了
[极昼]12个武汉解封故事:医生在身上文护目镜 求职者清早复印身份证
本文插图
武汉地铁 王丹妮摄

3月28日上午9点35分 , 李畅站在汉口火车站地铁站的闸机口处 , 等待当天的第一个乘客走出来 , 这也将是武汉市轨道交通停运两个月后首位客人 。 一个面色疲惫的年轻人走进李畅的视野 , 守在一旁的采访人员围堵上去 。 “他估计都懵了” , 李畅笑着说 。
李畅是武汉地铁集团的一名员工 , 负责车站内售票机和闸机的检修 , 1月23日 , 武汉市内公共交通停运后 , 他的工作量也逐渐减少 , 后来的两个月里 , 几乎陷入停滞 。
2月7日 , 公司通知在武汉的党员干部下沉到社区、隔离点等地做志愿者 , 他报了名 。
李畅被分配到武汉市第一医院附近的一个老旧社区 , 负责楼栋消杀 , 入户排查 , 帮居民买菜送菜 。 其中有三个单元是医院的附属楼 , 紧挨着发热门诊 , 进出要走医院的通道 。 李畅每天进去消毒时都很慌张 , 背着五十多斤的消毒液进去 , 上下爬八十多层楼梯 , 出来时双腿都没了力气 , “脚下像是在飘” 。
这里原本是一条很热闹的街道 , 沿街的热干面、牛肉面、烧烤店铺门口常常排起长队 , 但疫情期间 , 街道变得空空荡荡 , 只有白色的救护车和黑色的殡仪车频繁驶过 。 李畅坐在蓝色的铁皮板跟前 , 整日在心里祈祷 , 明天新增病例的数字就变成零 , 明天就能复工 。
终于 , 每天能数得过来的殡仪馆车辆从一开始的十几辆 , 到五辆 , 再到两辆 。 附近的居民也活跃起来 , 他们看见李畅身上的地铁红色马甲就跑来问他 , “地铁什么时候开通?”
3月23日 , 李畅接到通知 , 要为武汉返工复产做线路开通的准备 。
地铁开通首日 , 恢复运营的六条地铁线路加起来 , 客流量连十万都不到 。 “但还是很激动的” , 他说 , “终于又动起来了” 。
太阳书库来了新书
[极昼]12个武汉解封故事:医生在身上文护目镜 求职者清早复印身份证
本文插图

阿飞终于收到了书友寄来的诗选 , 《狄兰.托马斯诗选》《今天与明天的歌》 , 以及一部辛酉全集诗歌卷 。 两个多月以来 , 书店终于添了新书 。
说是书店 , 其实本是一间车库 , 20余平米 , 位于武汉市珞瑜东路一小区内 。 车库里堆满书籍 , 大多是文学、艺术、哲学类 , 中间一条狭长的过道 , 走到头有一张上下式床铺 , 下铺满是旧书 , 上铺是阿飞睡觉的地方 。
阿飞大专毕业后 , 做过三年流水线工作 , 考过三次文学专业的研究生 , 均以失败告终 , 2016年 , 他租下这间车库 , 自己开了书店 。 生意不大 , 他又找了份工作 , 去一家大型连锁书店当图书主管 。
车库内没有厨房 , 武汉“封城”之后 , 小区团购的食材用不上 , 保安偶尔开门让阿飞出去采购 。 每次他都带回满满一书包的食物 , 囤够一个星期的量 。
另一种食粮倒是不缺 , “封城”期间 , 窝在书店的他读了32本书 , 加缪的《鼠疫》、张爱玲的《封锁》 , 他也记录下自己的封城日记 , “写点什么才能忘记时间 , 忘记那些伤痛和孤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