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新声]农场日记:春天,在希望的田野上
本文插图
引子
年岁长了会明白 , 眼睛是可以骗人的;但是记忆告诉我们:味道错不了 。
就好比九十年代的乡村灶膛里一把铁勺几星油花炒熟的一撮下锅韭菜 , 好比大黑铁锅底每逢二月二混着浮土哗哗翻滚的白面馍豆豆 , 好比笨重丑陋的木制蒸屉上热腾腾香喷喷且娇滴滴的槐花疙瘩……时过境迁 , 拉杆风箱淘汰了 , 长柄铁勺锈蚀了 , 老黑锅替换成了电磁炉、电饭煲 , 厚木屉被小蒸笼、不锈钢取代 , 连洋瓷碗、大老碗都让位给细瓷碎碗薄碟——而它们所盛放的 , 只能是城市里仅凭单方信赖几经挑拣回家的包装干净、色泽鲜亮、看似精致的菜肴……
当旧时器物已然成为历史名词 , 孩提时代那些熟悉的气味和口味 , 还找得回来么?七零八零九零后的童年印象 , 还可能让零零后一零后感同身受么?
植物篇
一叶一世界 。
越冬的菠菜益发旺盛 , 墨绿色的大叶子在红褐色根须的供给和青翠叶柄的支撑下厚实挺括 , 俨然中气十足的壮年人——当然 , 饱经风尘的它们要是得到清水的洗礼 , 保证更加容光焕发!
本文插图
甘与杂草为伍的小青菜就没有那么强大的气场了 , 同样未经农药“呵护”的它们却几乎以毁容的代价保持着原生态的尊严——虫子和我们都喜好这个味儿!看来非得人工勤拔草、常捉虫 , 才足以提供任其随性的后盾!
本文插图
【[农民新声]农场日记:春天,在希望的田野上】处在“青春期”的生菜正值叛逆 , 丝毫忍受不了塑料薄膜的束缚 , 一刻不停挣扎着伸展腰肢挥舞手臂 , 唯恐路人对它们自恋的身姿视而不见 。
面对相同的外部待遇 , 近邻花菜表现得安分守己 。
可能稚气未脱的它们显得弱小没勇气 , 更可能探知欲未泯的它们正充满敬畏地打量着这片广袤天地 。
本文插图
老气横秋的玉米棒们横七竖八躺在露天阳光浴场 , 这是去年收成的冰山一角 。 它们其他的姐妹要么趁年轻带着外衣和头须这两样嫁妆做了煮玉米 , 其他的兄弟要么有幸被剥粒的人顺手牵走做了玉米面;剩余下来 , 最终归宿便是原味饲料——其实运气也不算坏 , 来生又是一株好苗!
一枝一天堂 。
繁花零落的红叶李已进入抽新枝萌嫩芽阶段 。 顾名思义 , 通身泛红 , 红到发紫 。 名不副实的是 , 即使结李子也不能当水果食用 。
所以 , 作为景观树 , 它们为自己的选择做出的牺牲也是蛮大的!
也朝行道树方向发展的国槐不太一样 , 呃 , 太不一样 。 它们立足于旷野 , 呼唤着东风 , 仿佛能够从头到脚永葆青葱年华 。 那尚嫌瘦削的身杆毫无羸弱的气象 , 反而争高直指、势入云霄!
本文插图
“桃源”者 , 最不乏桃树也 。 无论是成年大桃树的落英缤纷 , 还是盆景小桃树的灼灼其华 , 连同被斫至仅存主干照样一枝独秀的老桃树 , 都在这个季节极尽粉墨、竞相登场 。 好在 ,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待芳华尽逝 , 果有余香 。 “春华秋实”是也 。
以上 , 一枝一叶总关情 。
动物记
“春雨惊春清谷天” 。 写到这一篇章 , 清明已过 , 谷雨未至 , 春季还有20天可数 。
如果说农场里循规蹈矩的植物们遵循着“春耕夏耘”的节气规律 , 那么“自由散漫”的动物们便可谓对应着“春生夏长”的自然法则 。
推荐阅读
- ##朱元璋微服私访,见一农民叹气,攀谈几句,立即下令将县令斩首
- @身体4个异常需要留意,乡下这一“护肝草”,被称农民“去火茶”
- 【阿宝】冒充农民走红上春晚, 还娶了超女老婆, 身份曝光后被央视封杀!
- 「张大妈」农民种植“绿色金条”,4亩收入32000元,值得借鉴吗?
- 农民■此物长在茶树上,农民恨之入骨,却不知多珍贵,城里很难吃到
- #女仆报新闻#戏里“土得掉渣”的老农民,想不到戏外“帅到不敢识”?真正的实力派小配角
- 帝国@原创 都说大秦帝国赋敛无度,然而帝国贫弱农民却有不服徭役的特权
- 『墓葬』农民家中挖地窖,285斤黄金和价值数十亿玉器,离锄头仅差3米
- 『解密』中国唯一一个农民出身的哲学家,以一人之力化解了两国的亡国之战
- 「中国古代史」明朝税率极低,为什么百姓还纷纷破产,参加农民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