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闻说:是谁在说,穷人的孩子不配做偶像( 二 )


对于艺人品行的考察和监督 , 本身就应该是经济公司的本职工作 。
想要有收益 , 就应该有付出 。
毕竟偶像这个行业不光是偶像自己的经济回报率高 。
公司的经济回报率其实更高 。
把人捧红了就拿偶像红利 , 出现问题就甩锅偶像家境 。
比起一两个翻车的偶像 。

只想赚钱却不想担责任的公司 , 才是真正的行业毒瘤 。
鲜闻说:是谁在说,穷人的孩子不配做偶像
本文插图
这条微博也确实道出了一个现实 。
在对素人进行 大面积筛选的时候 , 公司无法做到逐一辨别 。
大概率上讲 。
家境殷实的艺人 , 在成功道路上需要克服的困难相对要少更容易成功 。
对于追求高效率和高利润的公司而言 , 「区别对待」确实能将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
文中还将此与「企业招聘」相类比 。
但其中依然存在陷阱 , 有点偷梁换柱的味道 。
家境好、长得好 , 全是 天生的条件;
而名校学历 , 则是可以通过 后天奋斗获取的 。
尽管名校中「富人子弟」的录取比例也整体偏高 , 但目前的高考仍然给大部分普通家庭留有进阶的路途 。
而挑家境、「穷存在道德风险」 , 则是 意味着在起跑线上就直接判定穷人的孩子不可以做偶像 。
一句话堵死所有普通人的可能性 。
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发展 , 需要 企业在追逐利润的同时 , 也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 。
但很显然 。
当下中国的娱乐行业 , 仍处于 缺乏管控与平衡的野生状态 。
后果 , 是整个产业的 畸形化和 两极化 。
头部资源垄断严重 , 新生力量难以为继 。
另外一个经纪公司老板的自述
在粗放的批量生产环境下 , 造星与换星 , 就像是商店里上架的衣服 。
一个季度说不定就能换一批 。
不仅更迭速度加快 , 而且质量也愈发堪忧 。
粗制滥造、浑水摸鱼的乱象屡见不鲜 。

当初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 。
就算是科班出身的新人 , 也要待上 5年 , 从龙套做起 。
积累够了经验和磨炼 , 才可以演正式角色(还只是演角色) 。
鲜闻说:是谁在说,穷人的孩子不配做偶像
本文插图
现在呢 。
2018年通过《偶像练习生》正式出道的蔡徐坤 , 在今年的《青春有你2》中就已经能做导师了 。

在网剧和网大的加持下 , 市场不像过去需要大周期去创作作品 。
快速的生产、输送 , 以及更加快速的遗忘、消退之下 。
市场需要的 只是一个好看的符号 , 而不再是富有创作力的艺术品 。
甚至哪怕只是符号 。
现在也越来越不好看了 。
宋丹丹老师在今年的《王牌对王牌》上有一句话 。
过去都叫文艺界 ,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 , 改叫娱乐圈了 。
鲜闻说:是谁在说,穷人的孩子不配做偶像
本文插图
在这简单的名词替换中 , 体现的是娱乐至死的低俗生态 。
以及只图短期高回报的利益至上 。
太多人想进入这个行业的时候 , 是冲着赚快钱来的 。
不是出于音乐、表演等艺术形式的热爱;
而仅仅只借一个名号 , 快速成名、快速变现 。
甚至 , 参与者也 知道自己很快就会被替换掉 , 因此更变本加厉地捞钱 , 而不在乎口碑有多臭、作品有多烂 。
反正 , 过不了两个月自己就会被遗忘 。
鲜闻说:是谁在说,穷人的孩子不配做偶像
本文插图
北京人艺剧院的排练厅
经纪公司固然逐利;
但当下浮躁、失控的市场 , 也是助推者和帮凶 , 没有给他们留出更多的时间去筛选艺人 。
慢一步 , 就是又一轮洗牌 。


推荐阅读